1.220 蒼海漕渠(2 / 2)

遼關港,可窺一斑。

長城內外,山水相連。國中大儒戲言,長城今已為“牛馬之牢”。言下之意,長城乃牛馬之圍欄。以防草原牛馬,離圈走失。雖出戲言,亦有真意。薊國橫亙幽冀,並漠北都護府,領護大漠南北。各部皆乞內附,且皆與皇上,和蕃成一家。久皆為季漢諸侯。窮發冥海(北冰洋),亦為漢土。再無華夷之分。

蒼渠既定。將作寺盡遣能工巧匠,奔赴蒼海郡,廣募人手,調派機關諸器,為掘渠積勢。以五萬能工巧匠,三載為限。需耗十億薊鈔。此等小錢,何足道哉。

府庫充盈,數以百億計。賣豪商一等民爵,足可得鈔十億。八月案比,西域都護府,客稅亦足得四百億。薊鈔今已通行季漢。稍後新發,券鈔上所加『薊王之璽』,亦悄然更為『太上皇帝璽』”。

將作寺,亦水漲船高。將作令,增秩為中二千石。隸屬大司空。

太上九卿之大司空。秩萬石,金印紫綬。開府置曹掾、長史、司馬、主簿、舍人、從事中郎等員。掌水土事,郊祀掌掃除陳樂器,大喪掌將校複土。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止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無出意外,大司空,當授左國令黃承彥。

皇上遂未下詔。然公卿之選,皆名花有主。

皇上北巡,將作寺公船,毋需重返南港。西線漕渠,皇上亦未輕棄。存以備用。大漠地利,亦需探明。彼時,可通軌路,往來蒸汽機車。待『泛大陸軌路網』築畢,陸運之利,當不下水運。

金烏船宮,三日往返,泊於北港。

百官伴駕入宮,再魚貫而出,各歸府邸。

皇上一舉一動,萬眾矚目。縱秋闈正酣,亦多有識之士,窺破聖意。不出三日,蒼海漕渠,遍傳北都。皇上欲析分蒼海郡,改立蒼州之事,亦甚囂塵上。

蒼海郡,東鄰大海,西接玄菟,南抵半島,北界郅居。前為扶餘等部所占,地利不顯。並入漢土,地利凸顯。冰雪之下,黑土豐鎬。前蒼海守李進,試種薊稻多年。馴田畢後,肥力盡顯。季季大熟,取名“渤海寒穀”。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被譽為稻中極品。一時聞名遐邇。與薊國長粒香,並著於世。

引周遭野民,爭相出山稻作。不出數載,已聚數十萬農人。其境,大小城邑,皆季漢營城術所造。采暖保溫,稻作育種,各式機關齊備。再加南倚半島珠鏈,背靠北烏稽港。兼有水運陸運之便。不出數載,渤海大治。

李進積功,已拜幽州牧。

話說,隱士薑岐遁隱山林,養蜂牧豬,亦有數千戶追隨。渤海寒穀既出,如挹婁、扶餘、沃沮、高句麗等,焉能不拖家帶口,齊來投奔。

今季案比。渤海一郡,當不下五十萬眾。

假以時日,足可辟為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