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帝,尊“皇”。與天子尊“陛下”,相區分。
時下,“皇”乃薊王首創。由“皇天帝”,而引申其意。先前,薊王為宗王,尊“王”。今尊為太皇帝,為與太皇區分,故尊“皇”。
又謂“家國天下”,為宗王時,家臣尊“主公”。今既為“帝”,不可稱“公”。故改稱“主”。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
“王”改“皇”;“主公”改“主”。
昨日稱“孤”,今日稱“朕”。
皇詔曰,大酺三日。
太皇帝,加無將軍。輔漢大將軍府,亦水漲船高。稱無將軍府。與太皇宮,合稱“太宮府”。
官位、品秩,稍後再定。以原輔漢大將軍屬吏班底,暫行府事。
皇有言在先。薊王家臣,幕府僚屬,皆入太宮府。待嫡長子劉封繼位王爵,當另募國吏。且天下五帝,皆出薊家門。劉備尊太皇帝,五帝當可立矣。
長子劉封,由薊王,加尊玄帝。麟子阿鬥,亦當為帝。融漓初及笄,不急納入後宮。五帝之所出,有生之年,劉備當可,徐徐圖之。
奈何,本該普天同慶。豈料皇不等尊位,便昭告天下。自領君流重罪。儒宗量罪。流徙十萬裏可歸。若是旁人,恐畢生歸國無望。薊王天生,自有吉人天相。薊王言三載可還,絕非無根浮萍。
試想,金烏船宮,翀囂帆、飛車槳,日夜三千裏,足月可達。便有滯留,再加來回,三月足矣。然好比徙比景,水陸兼程。薊王半程,需車行於道。五萬裏陸路,五萬裏水路。所曆之地,皆有起居注為證。所至裏程,必有記裏鼓車為憑。
薊王有意,泛舟大淩港。而後橫穿極北冰原。跨後世歐亞大陸,抵達羅馬。遊曆羅馬帝國,再經地中海順下埃及行省。彼時,再視裏程而定。或出紅海,或下尼羅河。經由已程不國,抵達南洲,再經海外荒洲,北築紫國,最終返回薊國。若算裏程,足夠十萬裏。
此時,極北冰原,乃人跡罕至,不毛之地。然開拓車隊回報,一年之中,數月無冰。足可通行。君流十萬裏,豈能孤身涉險。東遷亞馬遜,悉數伴駕同行。將作寺已未雨綢繆,鍛造遠行車隊。所用皆是墨門頂尖技藝。
如前所言。閑來無事,薊王曾命少府,因材施教,分門別類,傳授函園禦姬,醫藥、織造、鍛造、釀造、燒造、機關器等,諸多先進技藝。便是仙門奇術,亦有涉獵。
此時,正當大用。
函園禦妃,輔以“君流機關車駕”。足可保夫君,半山涉水,遠赴重洋。沿途侍寢,亦不在話語。若因孕不宜,亦可馴服,冰原蠻夷以備用。
太皇太後有意,命七妃同往。皇不忍七位小姐姐,離家十萬裏。遂婉拒。此去,攜三百餘函園妃足矣。一幸九妃,足月輪替。晝行夜伏,兵車營地,足可安身。縱有蠻人夜襲,三百亞馬遜,足可抵禦。再加營中將作齊備。以戰養戰,就地取材。足可補充糧草輜重。
何況,太皇帝,名聲遠揚。沿途必有,貴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