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 背城借一(2 / 2)

“必未有也。”不料史渙,言之鑿鑿。

“何以知之?”王太後,遂問。

“唐七乃宦。”史渙答曰。

宦,即閹。《靈樞經·五音五味》:“黃帝曰:‘其有宦者,未嚐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鬚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之所以不足也。’”《靈樞集注》:“宦者,謂之閹不生,前陰即有,而縮不挺不長,不能與陰交而生子,此先所生之不足也。”

“竟有此事。”王太後,焉能不驚。

“然也。”唐七屍體,乃史渙親檢。斷不會有錯。

陪坐七貴妃,皆不知所以。然王太後心中,已起滔巨浪。

“此中有詐。”王太後,輕聲言道。觀董太皇,聲淚俱下,似不作偽。不料奸夫,另有其人。換言之,唐七盜竊永樂積銅是真,然卻並未染指永樂太後。

被人殺之滅口。恐另有原因。

舊事宮闈禁忌。董太皇諱莫如深。莫非……

“來人。”王太後,已有定計。

“奴婢在。”增成署長融漓,聞聲入殿。

“速傳幕府中丞入宮。”

“喏。”融漓,領命自去。

彼時,薊王親赴洛陽上計。於馬市之中,與賈文和相識。後拜為主簿。京中舊事,賈文和多有參與。且足智多謀,焉能看不破,此中迷局。

“母親,夜已深。何不等來日。”綰貴妃進言。

“等不及也。”王太後,答曰。

函園,遺芳裏。大內官,曹節別館。

“阿父何在?”安素自宮中返回。

便有心腹黃門,諂媚答曰:“稟公子,阿父正於內室憩。”

“嗯。”安素自去後院。

自曹節避入函園,多已不問世事。然大長秋兼領尚書令,卻並未辭去。宮中有事,曹節先知。

“阿父。”安素入內室拜見。

“我兒何事出宮。”曹節臨窗高臥,悠然自得。

“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恐難兩全。”安素言道。

“何以知之。”曹節似不意外。

“阿父何以先知?”安素不答反問。

“嘿!”曹節嘿聲一笑:“前日。張讓、趙忠等十常侍,暗遣家中老,悉入九阪懸樓。此乃破釜沉舟,背城借一也。”

語出《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言指,竭盡全力,行最後一搏。

“阿父所言極是。”安素遂問:“為今之計,該當何為?”

聞此問,曹節徐徐坐起。目光慈炯,凝視養女:“我兒,欲全子,(亦或)欲全漢祚乎?”

“兩全可乎?”安素,神情堅毅。

“如此,子、太皇,不可卻也。”曹節與透深意。

“當如何施為。”安素,求問。

“我兒且附耳。”曹節遂授之以機密。

“雲台之下,竟藏甬道。”安素i縱自幼長於宮中,亦始料不及。

“先助子,再救太皇。”曹節,一語中的。

“喏。”安素,再拜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