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金烏,船宮七殿。
薊王中殿大宴諸王。
諸王女眷,則於左右偏殿赴宴。由薊王妃嬪,盛情款待。待罷筵,自有宮人,送入各處寢殿。與王共寢。
金烏船宮儀軌,不下薊王宮。自上而下,涇渭分明。不容半分差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見諸王皆已酣醉。多飲恐忘形。薊王遂起身罷筵。群臣恭送,再將諸王,把臂攙回。前、後、左(前後二殿)、右(前後二殿),計六殿。與中央大殿,以三重十字飛閣相連。三重之上,唯天梯上下。斷不會出錯。飛閣皆有禦姬守衛,望樓還有女仙值守。甲板上下,另有繡衣都尉史渙,領繡衣吏警備。海上塢堡,守備森嚴。毋論經停何處,皆安全無虞。更何況,遼關水砦,亦有精兵駐守。
即便心懷不軌,欲登船行刺。亦需先入水砦,再攀金烏。稍有不慎,命喪當場。東窗事發,插翅難逃。
凡歸屬船宮建製。無論女官、屬吏、宮婢、衛士、匠人、舟楫士,出身清白人家,舉族居於南港。非三族連保,不得登金烏也。且各層甲板,並各艙室,進出皆有口令。層層門禁,生人勿進。即便抱恙有疾,船宮亦有良醫。不得私自上下。
船宮後殿,薊王寢宮。更是十步一崗,五步一哨。自上元夫人,假扮公孫王後,賺開宮門,一眾禦姬便如臨大敵。
不懼刺客死士。隻怕諸夏仙門,無所不用其極。
仙門唯有仙門製。再思鍾貴妃,豪擲億錢。聘王母座下二夫人並七玉女入家門。與諸夏仙門,化幹戈為玉帛。堪稱神來一筆。至此,薊王與諸夏仙門何解。才有天下女仙,聞訊出山,自薦枕席。勠力同心,共襄盛舉。助薊王延年益壽,天下歸一。
薊王投桃報李。親征天竺,滅佛國,立豐州。引十萬戶漢民,反哺佛地。可想而知,必有諸夏仙門信徒,於豐州紮根。此消彼長,仙佛共生,幾成定局。
且得薊國,年年巨額門俸。待薊王三興。西王母國,與(大)漢同休,亦可預見。
故,王母遣使覲見。欲求靖陵立司金館。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王太後焉能不知。且上元、雲華二美人,皆已孕身。仙門亦可誕下麟兒。王太後自是,樂見其成。
凡與薊王相幹。事無巨細,王太後皆心知肚明。謂“知子莫若母”。三墩與母親,自幼相依為命。母子情深,“雖石泐(lè)海枯,義存無斁(yì)”。
薊王,至人無己。正因,大愛無疆,胸懷天下。
王太後遣人來報。言,東瀛妃那美,所居靈輝殿五重登真館。美人盧暒、上元、雲華,所居北宮易遷館。當擇一館,擢升為殿。
登真,猶登仙。乃取成仙之意。乃東瀛妃那美,並一眾觀天閣女仙所居。內置白陽池。池中以溫泉水輔以仙方,調配而成“解穢水”,可解穢氣。為天師道,不傳之秘。薊王常乘夜而來,容成仙修後,與眾名女仙共浴。
易遷,仙人所居宮名。位於北宮三、四二重。側倚十字飛閣,出館可下北宮苑。凡與仙門,沾親帶故,多居於此館。如美人田聖、駱晹、盧暒等,並稱“易遷美人”。各有仙號,“鉤弋夫人”、“冥蝶夫人”、“幽姬夫人”,不一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