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光明夜宴(2 / 2)

言外之意。十年後。千裏薊國,五百城港,二千萬民。薊王若傳位嫡長子,專治國政。譬如趙武靈王,傳位幼子何,自號“主父”,專掌征伐,一般無二。

儒宗笑答,十載之後,我主已三興炎漢,為下共主矣。且輔漢幕府,與封國並立。我主雖傳王位於世子。然輔漢大將軍一職,必不會輕(易)假(手)於人。

何況,王世子乃薊王與長姐所出,又得四少師言傳身教。自幼便有明主之姿。豈能做出大逆不道,有悖人倫之事。待我主三興,定鼎江山。我等當伴駕左右,宅茲中國。諸公勿擾。

見儒宗言之鑿鑿。國中大儒,這便各自安心。

就薊王而言。若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定鼎江山,登基為帝。便泛舟四海,另遷王都。何必一國二日。徒惹紛爭。

更加,輔漢幕府兼督四州。河北大地,一日千裏。漠北、西域、東瀛、嶺南、賜支,五大都護府,內外屬民,向化歸附,日有精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可以預見。十年後,五大都護府,轄民足與薊國相當。再有大漢十三州,休養生息。此消彼長,薊國雖大漢一藩,又豈能與下相抗。此時,薊王傳位世子,登基為帝。三興炎漢,正當時宜。

十載之後。海外荒洲,又當何如。亦可預期也。

國中大儒,另有弦外之音。心中隱憂:若薊王傳位,我等臣下,當何去何從。

儒宗亦含蓄應答。謂忠臣不事二主。薊王若登基為帝。如王傅黃忠,當加太傅。少師皆為太師。少保當為太保。國相為丞相。如此類推。凡薊王屬臣,皆伴駕入朝。二代薊王,當另徵屬臣。

知曉薊王心意。國中大儒,這才心安。

光明殿中,夜宴正酣。

難得國中長吏,齊聚大殿。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安長禦奉王命,歌舞助興。更有演武名將,舞劍君前。

百官擊節而歌,左右撫掌相合。自前漢以來,光明殿未有之盛也。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恐誤明日冬狩,儒宗求請罷筵。

薊王從諫如流。

百官恭送王駕,返回後殿。再由門下祭酒司馬微,攜門下五吏,請百官出殿。返回住所,各自安睡不提。

光明後殿寢宮。

安長禦攜侍寢諸美,已恭候多時。

隨行美人,多為觀女仙。溫香軟玉,嫩蕊新花。流風回雪,長夜無話。

翌日晨。待薊王抽身下榻,更衣用膳。王駕已整裝待發。

北湯山溫水之所出,便在寧台東北,百一十裏處。

冬狩營址,已先擇好。自上而下,環繞矮丘。坡上皆夯土並立樁柱為台。可供馬車宿營。湯池亦草創,曲水流觴,折帳籠罩。分內外環渠,居中為泉眼所出。

眺望湯山,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獵場便在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