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中官婢,如穿花蝴蝶,為門下斟滿美酒瓊漿。更有樂府胡姬,歌舞助興。
然卻被門下主簿孫乾,好言勸回。便是官婢,亦被門下書佐等,悉數替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萬一酒醉,放浪形骸。“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酒醒後,又當如何?
須知。薊國無女市。官婢、胡姬,皆有名籍。“始亂終棄,千裏流徙”。無故休妻,流徙千裏。或渡海東瀛,或遠去西域,甚至橫穿大漠,直抵北海之濱。此生,前功盡棄,仕途盡毀。
謂“亡羊補牢”。唯有事後娶回。《薊法》:“五大夫一妻二妾,公士一妻一妾。”
門下多豪傑。得食六百石高俸者,比比皆是。可想而知,若酒後尋歡,多半半推半就,有求必應。待落紅斑斑,梨花朵朵開。如何抵賴。
尤其薊吏,潔身自愛,恪守臣節。乃吏治人情使然。
官婢、胡姬,人麵桃花,殷勤備至。年少春衫,血氣方剛,如何能拒人於千裏之外。
主簿孫乾,不愧儒宗門內高徒。
待罷筵,自有公車,將門下送回。
“開壇十裏香,隔壁千家醉”。城內酒香,經久不散。宴後統計。耗費美酒,乃尋常十倍。窺一斑而知全豹。鄭泰名著山東,家有良田四百頃,仍不足食。隻因豪傑太費。
話。普之下,唯我薊王能養豪傑。
大江東去? 一夜酣睡。翌日酒醒? 不誤冬狩。號稱豪傑,自有道理。
冬狩? 乃國之大典。非國有大事? 而不可絕。薊國,大漢一藩? 四百城港,千萬之眾。薊王? 不世明主? 三興炎漢,應運而生。寬法嚴律,吏治民生鼎盛。上邦風貌,順內服遠。
尤其南港? 海客雲集。借其口? 將薊國風貌,傳頌四海。正如絲路遊商,令綠洲熔爐,聲名遠揚。便是海西大秦,亦知綠洲主人? 薊王大名。尤其秦漢和親,薊王贏取秦後? 羅馬邊牆乃至地中海沿岸,人盡皆知。又聞秦後魯琪拉? 已誕下麟兒。號稱“白帝之子”。乃為大秦帝位繼承人。可想而知,待薊王兵臨羅馬? 必有相當一部分羅馬人? 望風而降。待解開枷鎖? 賜予奴隸以自由民。可擁有田宅、私產。子子孫孫,永不為奴。大事可定矣。
關於羅馬並大漢。孰優孰劣,見仁見智。
然若從曆史進程,便足可區分。
首先,大漢是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羅馬是一個統一的奴隸王朝。
舉世公認,諸夏自周元王元年(前475),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乃封建時代來臨的開端。而直到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才標誌著西歐進入封建社會。
前後相差,九百五十一年。
不可否認,封建製一定強於奴隸製。
即便單從製度而言。大漢領先世界千年,並非訛傳。諸多先進文化,技藝。亦足可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