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淮南大捷(2 / 2)

“乃出臣之謀也。”袁術實言相告。時袁隗滿門遇害,袁紹訪好友曹操,得其開解,重拾振奮。將心比心,又豈能加害曹操家人。誠然。怒曹孟德背盟投敵,不念舊情。今各為其主,袁術暗中行事,袁紹亦未阻攔。

其中厲害,合肥侯焉能不知:“若曹太尉被害,曹孟德必遷怒陶恭祖。興兵討伐,兗徐亂戰,淮南可保也。”

“隻可惜,天不遂人願。”袁術恨道:“才有今日之危。”

合肥侯悉知前後諸情,這便篤定:“既如此,車騎且去安排,當如南陽故事。”

“喏。”袁術領命自去。話說,先前南陽大水,合肥侯一行,乘青雀舫逃難。謂輕車熟路,莫過如此。

是夜。袁術夜開南門。鋪竹筏為橋,引合肥侯鑾駕,並百官車駕出奔。

鬥艦華室。

“報——”稍後,便有斥候來報:“城中有人乘夜出奔。”

與荀彧,相視而笑。

曹操口出將令:“夜黑無光,恐遭賊人奸計。命各艦待命,不可擅動。”

“喏。”斥候自去傳命。

“此戰勝矣。”荀彧笑道:“明日必有人開城乞降。”

曹操歎道:“合肥侯南下,福禍難料。”

“此去江東,當可除宗賊之禍。”荀彧果有遠見:“先利於民,後利於國。”言下之意,待合肥侯一統江東,令萬民休養生息,再戰而勝之,一統天下。

曹操心領神會,慨歎再生:“文若,真乃『吾之子房也』。”

荀彧下拜,君子之風。

果不出所料。

翌日,便有壽春大姓,開城乞降。

言,合肥侯昨夜出逃。百官離散,兵卒皆逃。城內已無一兵一卒。

所謂“無一兵一卒”,隻因城中守軍,多是壽春兒郎。卸甲歸家,關門閉戶。不再為合肥侯效命。

曹操心知肚明,自不追究。

與青州牧劉岱合兵一處,引軍入城。先張榜安民,又封糧倉府庫。待接管城池,再六百裏上報:淮南大捷。

甄都震動。

不料曹孟德,能征善戰。竟一舉攻克淮南雄城,楚都壽春。

唯一所憾。合肥侯見事不可為,乘夜出逃。此時,恐已至江東。無妨。

關東大地,江河之間。青、豫、徐、荊、揚,大半光複。

百官恭賀,董侯亦露喜色。

遷回舊都之聲,不絕於耳。

董侯問計王允。

王允答曰:關東初定,人心不穩。陛下親臨,舉朝鎮之,乃取勝之道。不可擅離。待關東穩固,再班師回朝不遲。

董侯稱善。遂罷此議。

所謂有功必賞,非功不侯。

曹孟德立此大功。董侯遂命尚書台,擬定封賞。

衛將軍之上,便是車騎將軍。今車騎將軍為呂奉先,不可再授。若封驃騎將軍,又過於拔高。恐至朝廷動蕩。

尚書令桓典苦思無解。遂登太師府,求問王允。

王允答曰:“此事易耳。”

“請太師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