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十月,巴郡蠻反。
“板楯蠻夷”,攻城取邑,其勢甚銳。州郡不能當,益州刺史劉焉,六百裏速報京畿。
少帝專開朝議。
“刺史劉焉,欲使州郡募兵伐賊。諸公,以為然否。”少帝居高下問。
太尉張溫,起身奏曰:“回稟陛下。益州刺史所求,乃州牧之權。廢史立牧,權宜之策。隻為平關東逆亂。巴蜀並無蛾賊作亂,民生安定。號天府之國。臣以為,斷不可再開此例。”
“太尉所言極是。”少帝又問:“若不使州郡興兵,板楯蠻又當如何平定。”
“臣以為,洛陽周遭陳兵十萬,宜當遣而滅之。”張溫答曰。
此言一出,百官噤聲。
見殿內氣氛肅穆,落針可聞。少帝顧左右而言道:“何人可為朕分憂。”
董驃騎並何車騎,正襟危坐,充耳未聞。
朝中黨羽紛紛窺見,各自心領神會。上次蠻反,乃靈帝光和二年。蠻夷攻入三蜀、漢中等地。五年,方被太守曹謙招降。換言之,一來二回,去而再反,動輒三五載。三宮鼎立,二戚明爭暗鬥。此時調兵遣將,遠離京畿。智者不為也。
薊王一萬精銳,需拱衛函園,自不可輕動。
簾後二太皇亦不置一語。少帝唯有硬著頭皮,喚了句:“驃騎將軍?”
“臣在。”董重聞聲起身。
“驃騎麾下,西涼虎賁,可否遣一支偏師入蜀,掃平賊寇。”少帝和顏悅色。
“回稟陛下,不無不可。”董驃騎朗聲奏曰:“為朝效力,乃我輩分內之事。”
見他似有未盡之言,少帝福靈心至,脫口而出:“然?”
“然,巴蜀之地,山高林密。‘蜀道崎嶇,遠來勞苦’。兵法雲:‘以己之長,攻敵之短。’臣麾下多甲騎具裝,不利山地征伐。”董驃騎振聾發聵。
“這......”少帝一愣。細細想來,似乎有理。
饒是簾後董太皇,亦不禁暗讚。驃騎幕府,廣納天下賢士,得言傳身教,董驃騎漸有宿臣之姿。
“既然,董驃騎麾下西涼騎兵,不宜入蜀。”少帝又看向下首何苗:“車騎將軍?”
“臣在。”何苗亦穩穩起身。
“車騎將軍麾下,可有合適之選。”少帝如沐春風。
“回稟陛下,臣麾下多北疆胡騎。亦不利翻山。”此理由乃拾人牙慧,何苗另有高見:“自古以來,對巴人多用懷柔之策。時‘秦惠王並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秦昭王與巴人盟誓,‘秦犯夷,罰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秦得天下,仍以‘巴氏為蠻夷君長’統馭舊地。高祖時,‘酉、辰、巫、武、沅等五溪’之地,五氏巴人‘各為一溪之長’。”
假意停頓,偷看朝芴蠅頭小楷,又續言道:”後‘高祖有天下,三邊外畔(匈奴、南越、朝鮮,三邊反叛)......會高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注①)。’先帝光和二年,賨人攻掠三蜀、漢中,郡兵屢戰不能勝。五年,方被招降。足見羈縻乃平蠻上上之策。”
“哦......”群臣暗自驚呼。不料何苗,竟有此真知灼見。
董驃騎就事論事,隻說兵種不匹配。何車騎卻高屋建瓴,言指政策不相符。熟長熟短,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