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隻羊,因何身價倍漲?正因能多割羊毛。
原先,草原戶戶喂羊,毛皮家家皆有。如何能賣與他人?
然販來薊國,卻大不相同。薊國無綿羊是其一。九百萬巨大市場是其二。羊毛保暖防寒已被認可是其三。青儲飼料補貼是其四。種種利好,助長草原各部,綿羊存欄量激增。優質羊毛,一年兩割,源源不斷販來薊國。先被豪商購入織坊,產出毛料再賣成衣坊,裁剪成衣,販賣全國。並被遊商,輸往天南海北。
薊國經由撤村並邑,不斷推進的城邑化聚攏人口;加之機關器的推陳出新,不斷普及;及漢胡融合大勢已不可逆。多管齊下。讓服務於城內居民的各式工坊,應運而生。原先散落在街頭巷尾,獨門獨戶的小手工業者,正迅速向規模雇傭化生產的“坊工”轉變。
所謂“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工坊又稱“工肆”。因工肆多集中經營,便被薊王統稱為“工坊”,
其形式,可類比後世工業區。坊內百工,稱“坊工”。建製與“市”相似:工坊四麵圍以垣牆,居中建坊樓,上立旗幟,以為坊吏候望之所;樓頂置鍾鼓,晨鼓暮鍾,開坊閉坊;樓外布告欄,亦張貼有各工肆,招募坊工、招募護衛、招募騾隊等,各式布告;樓內坊吏,亦為招聘雙方,提供訂立券書、質量驗收、信用擔保、預接訂單、庸金結算等,各式服務;自然也有坊卒,往來巡視,謹防宵小,亦防煙火。
工坊乃薊王一手圈定。
先前並未有如此規模的“機造業(機關器製造業)”出現。乃薊國始興。右丞耿雍遂問,稅賦當如何收取。
薊王早有定計,當收工稅,百取二(2%)換言之,比起工匠百取一,工坊足高出一倍。且產生貨品,入流通,當取市租。若囤積,則收緡錢。販國外,再取關稅。諸如此類。然每個環節,交易各方,隻需納一次稅。
百官拜服。
除工坊外,各式作坊,亦悄然興起:油坊、磨坊、碓坊、酒坊、染坊、書坊、醬坊、茶坊、屠坊,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事實上,正因雙傳奇難度下,薊王成功挽救並複興了以墨門為代表的華夏科技線。讓資本的萌芽,提前千年出現。隻需機關器不斷演變,終有一日會取代畜力。那時,草原人民必載歌載舞,不再為患。華夏再無胡亂之危。
便是時下,薊國機關諸器,已足可威震天下,無往不利。
事實上,正因雙傳奇難度下,薊王成功挽救並複興了以墨門為代表的華夏科技線。讓資本的萌芽,提前千年出現。隻需機關器不斷演變,終有一日會取代畜力。那時,草原人民必載歌載舞,不再為患。華夏再無胡亂之危。
便是時下,薊國機關諸器,已足可威震天下,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