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猛獸和花朵(2 / 2)

當然是那些蠢笨如豬,隻知道像牛一樣幹活,像羊一樣聽話,像豬一樣被宰,這樣的百姓對於統治者來才是最好的百姓。

為什麼封建王朝的統治者要把老百姓劃定一個範圍,要想出去還得憑路引?

他就是想你這一輩子就呆在這裏,別出去。

出這個圈,你就得經過我的批準,這樣我才能把你看的死死的,以方便我對你進行統治。

還有為什麼統治者動不動就會征發徭役,動不動就會興建大型工程等等,

這裏麵其實也存在著削弱民力的一個打算。

把那些身強體壯的老百姓征發過去,讓他們沒日沒夜的幹活,累死他們,

等他們回來,就基本上是一身的傷病了。

這樣做,朝廷既削弱了民力,老百姓造不了反,又達到了興建工程、水利的目的,一舉兩得。

當然,這些都是人心思,上不得台麵,不能拿出來,但其實是有這方麵考慮的。

而現在李起要廣開民智,老百姓這有了見識,有了才學,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想法,那就有可能不會甘心服從於朝廷統治。

因為他們會想的更多,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渾渾噩噩,隻想著稀裏糊塗過這輩子。

自然,老百姓這心思一多,對朝廷而言就難管了。

從這一點來講,不得不大明王朝第一任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是一個極其成功的統治者,

他製定的戶籍製度,當兵的世世代代當兵,打鐵的世世代代打鐵,種地的世世代代種地,而且還有一連串的輔助措施。

這也就使得老百姓思想越來越僵化,再加上又讀不起書,沒有見識,自然百姓們也就一代比一代好管。

翻開曆史書,我們就可以看到曆朝曆代農民起義,那都是充滿了鬥智鬥勇,

即便是元末那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起義軍都知道占有一個穩固的地盤的重要性,

可是到了明末農民起義,這些人就隻知道搶,到處搶,搶完了這裏搶那裏,成了流賊,沒有任何的戰略戰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農民起義之初,隻要大明官軍一到,農民起義軍必敗的原因。

也就是李自成、張獻忠他們命大,再加上有韃子在外麵幫忙,否則,就農民起義軍那智慧,早就被剿滅了無數次。

從這一方麵也可以反映出當時老百姓的民智未開,思想極其僵化。比之朱元璋打下時要差了一大截。

“嗬嗬嗬,,,”

李起嗬嗬笑了笑,擺擺手,對堵胤錫道:“堵愛卿你多慮了。

民智一開,你將其視為毒蛇猛獸,而在朕心中,他卻是最應該綻放的花朵。

當初韃子兵不過十幾萬人,就把我們大明王朝逼到那樣的地步。難道這裏麵我們大明王朝沒有錯嗎?

當然有,朕認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如果百姓民智己開,將士不會隻知打死仗,百姓麵對韃子屠刀時,不會全無主意,隻知任其淩辱和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