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封建王朝百官的思想(1 / 2)

但是不管財政狀況有多麼好,對於古代封建王朝的大臣來,一個國家強不強盛,繁不繁榮,看的就是倉庫裏麵的錢多不多,國庫裏的糧多不多,

至於老百姓活成什麼樣,他們全然不看在眼裏,

因為在他們眼裏,老百姓生下來就是該給朝廷貢獻賦稅勞力的,

貢獻了,這是老百姓守了自己的本分,沒貢獻,就是老百姓犯了大罪,就該受到懲處。

在他們的認知裏麵,如果像漢景帝那般國庫裏麵錢太多了,串錢的繩子都放爛了,錢還沒用出去。

還有那糧庫裏的糧食,堆都堆不下,隻能往倉庫外麵放,任由那老鼠野狗啃咬。

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王朝最強國力的體現。

在這樣的情形下,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就出現了。

秦朝積攢了足夠這個帝國支撐三十年的錢糧,隋朝更厲害,積攢了足夠這個王朝支撐五十年以上的錢糧。

這是什麼概念?

也就是秦朝在不向老百姓征收一分錢賦稅的情況下,還可以足夠維持帝國開支三十年,而隋朝可以維持五十年!

可是最後秦朝在哪裏?隋朝又在哪裏?

以朝代時間來算,他們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王朝,最終這些錢糧都是給別人積攢下的,都便宜了別人。

所以李起對於這樣的一種思想,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你當年秦朝隋朝老百姓那麼苦,你這做朝廷的,你既然已經有了這麼充足的底子,免個幾年的賦稅又能怎麼樣?

老百姓不就有盼頭了嗎?你王朝也沒什麼影響,何必還要去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呢?

因為思想的不同,使得李起提議減免賦稅的主張一出,在滿朝文武大臣之間皆是引起了不的震動,

雖然也有一些人讚同李起的觀點,但這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是明確表示反對。

見他們如此,李起也不客氣,指著他們便是當頭喝問道:“你們不減免山東河南的賦稅,難道你們就能把這裏的稅收收上來嗎?

山東河南這兩省亂了這麼久,還有多少老百姓能夠正常的交稅?誰能告訴我,你們現在一年還能在這裏收多少稅?”

一眾文武大臣聽了李起這話,都是不由得閉上了嘴巴,因為李起的是事實。

這山東河南兩省雖然比陝西要好一點,農民起義軍沒有那麼多,起事起的也沒有那麼早,

但是在下大亂的情況下,這兩省也沒有幸免。

再加上後來韃子入關,對這兩省就是搜刮了一遍,現在他們重新回到大明治下,這個過程又是一場大戰打下來,

試問經曆了如此這般種種,老百姓如何還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沒有一個安穩的生活,如何去收稅?

所以盡管弘光朝廷在這兩省收稅,但幾乎在稅收方麵無限接近於零,甚至還要倒貼上一些行政方麵的開支。

如此這般情況,一眾官員自然是無話可講。

見他們如此,李起乘勝追擊,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