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付慕容家的外功,首先要一定的內力基礎,像夏青青那樣,上來大意不,內功也差距頗大,定力遠遠不足,結果劍柄吹得拿捏不住,被完顏萍一招製服;其次,要有好的輕功眼力,雖掌風不會拐彎,但發掌的人可是會左右騰挪的,風向也會隨時變換,可不論怎麼變,要點都是看清發掌手勢。
通讀玩幾本慕容家外功絕學,慕容許仙覺得自己的武學思路有擴寬不少,對這虛實之道,領會更多。不過,鬱悶也來了,五本秘籍都是內功招式,練了除學會各自的招式外,是能漲些內力的,這令慕容許仙又想起散功練無相功的事,如果現在就練了這五本秘籍,然後再散功,豈不是虧損的真氣量更多了?
慕容許仙悶悶不樂,慕容複也察覺到弟弟的異樣,慕容複還道弟弟是因為兒女情長的事,白素貞她們的表現,慕容複已經聽了,於是便弟媳們甚是賢惠,讚許廣成子和雲中子的眼光不錯,之後勉力慕容許仙一定要以複興大燕為己任,不可墜了先祖之誌。
慕容許仙早對這一套意識形態的辭免疫了,左邊耳朵進,右邊耳朵出,好在得了五本秘籍,慕容許仙心想著這等喜事,不由得在臉上擠出幾分激動之喜,以蒙混過關。
接下來兩,白素貞、聶倩、雙兒總算對完了賬簿,戒了三葷腥的慕容許仙,總算等到了他的蜜月期,三女也有“別勝新婚之感”,晚上自是如膠似漆,甜甜蜜蜜。
到了第三,慕容許仙不得不停下纏綿,因為他身分三處,通過九玄素決的修煉,慕容許仙增長功力的速度,三倍於各女。功力在提升,按理是人都應該高興,可眼下放到慕容許仙身上,他反而發愁了。
慕容許仙:“為了無相功,到底該不該散功呢,散得越晚,虧得越多”
正當慕容許仙苦惱時,朝中的路子上,傳回好消息,為聶倩之父平反的事,辦妥當了。
如今宋廷困頓,清廷每年又要增加歲幣,為解決財政問題,趙構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隻得出昏招,任命司禮太監,行賣官鬻爵之事。如劉正風就買了個城門校尉的官。
這官位也不是那麼好弄的,還要看有沒有空位空出來。宋國開國時,由於收降了五代十國的大量官員,加上自身的官員,導致宋朝官員隊伍,由此開始一直保持著龐大的數量
官員製度,要從唐代起,而唐代的官員製度,則是許多中“著名”的三省六部。中書省,就是幫助皇帝起草文書,讓皇帝好蓋章的,是朝廷發令的機構。門下省,對加蓋的文書複議,還有進諫的職能,對不當的行為加以駁正,比如曆史上有名的諫議大夫魏征。之後就是統領六部的尚書省了,而六部,則是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和工部,看名字就知道這六部是幹什麼活的了。
三省六部的評價是蠻高的,結果用起來不是那麼回事。首先是六部的統領尚書省,由於李世民擔任過,之後就沒人敢再擔任。這個位置權力太大,大到威脅皇權,看蓋章程序就知道了,皇帝讓中書省下令,令拿給尚書省的長官辦理,結果尚書省陰奉陽違,交待給六部的時候是另一套,然後六部的長官再蓋官印的時候,還真變成另外一套了。對於李世民的動作,當時的李淵和李建成當然知道,於是他們常常繞過尚書省給六部下令,結果引發初唐時政令的混亂,官員們隻好按照誰的命令來得先,就聽誰的辦事情。也就是這個位置,使得李世民有了謀取帝位的資本,後來他玄武門殺兄逼父,做了皇帝,成為唐太宗。
其次是門下省這個部門。這個部門的存在,多餘。這個部門,從唐代到五代十國,時廢時立。為什麼呢?因為向皇帝遞交折子的能力重複了。比如你是門下省的,你發現某個官員做錯了,或者某個官員貪了,你遞交折子上去,參人家一本,那人家肯定要自我辯解,也向皇帝遞折子自己是清白的,誰誰誰是含血噴人,他才做錯他才貪。為何宋明都是文官壓武官一大頭,還不是因為文官能向上麵遞折子話,而武官沒這權力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魏征那樣進諫唐太宗的,後來的皇帝,鑒於這個部門管得太寬太囉嗦,連皇帝自個都被這部門黑,你這個部門怎麼能久存?
到了宋代,中書省依然是發布朝廷詔令,然後增設了鹽鐵、度支等三司,軍事方麵設置樞密院,結果六部變得一點實權都沒有了,但宋朝沒有廢除六部,反而讓它繼續存在著,那些投降過來的官員,就去六部上班,不做事情,白拿工資,養著。
之後到了明代,皇帝感覺官員貪的太多,清廉的太少了。這人為什麼貪呢?賺再多的錢,還不是留給自己的子女,又誰存錢不是給自己的子女的?所以皇帝認為,貪,源自於父愛,隻有沒有後代的人,才會不貪,而這類人就是太監在這種思維下,皇帝把權力再次集中到手裏,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以後隻認子印章,而子的所有印章,交給司禮太監保管。設置內閣大學士,大學士在內閣裏麵討論,對下麵呈報的奏折,拿出方案來,下達命令的時候,要經過司禮太監蓋上印章才生效。對於太監的使用,被分走手中權力的官員們,一直百般詆毀,太監們的本身素質,有高有低,低的則貪得更瘋狂。所以皇帝有的自己勤快點,不用太監,也有當皇帝認為,反正太監沒後代,不會造反,貪點也沒關係。
在這個時空,曾經北邊明朝,南邊宋朝,由於明朝的影響,所以宋朝有樣學樣,官製承襲了明朝的樣子,精簡了他那龐大的官僚隊伍。而宋高宗趙構,是屬於使用太監的類型,而他使用的太監,貌似素質不怎麼樣。
不管宋高宗的太監素質具體如何,基本的分辨能力還是有的,為一個死人正下生後之名,不像給一個活人安排官位那麼難辦,這等容易辦好賺錢的好事,上哪找去?於是痛痛快快地辦了下來。為了表示鄭重,操辦此時的太監,還專門起了一道聖旨。
對著聖旨,聶倩喜極而泣。可惜聶父的屍首難尋,無奈之下,聶倩和慕容許仙回到聶家的老家京華,在祖傳宅子中尋了幾件聶父生前的舊衣服,心翼翼洗弄幹淨,合文房四寶,又買了幾件新衣服,立了個衣冠塚,對著衣冠塚的碑文,慕容許仙和聶倩上了香。
心裏一疙瘩除去,聶倩神采飛揚,臉上盡是笑容可掬。看到這個變化,慕容許仙心中頗感驚訝。
慕容許仙:“宋廷雖頹敗之勢已顯,可人心還是念著,明著搞造反,隻怕不行,和東漢末年類似,或許學曹操所為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