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章、天坑(2 / 2)

海軍大臣卡斯塔格尼急忙反對道:“閣下千萬別這麼幹,法國海軍和我們采用的技術標準不一樣。如果不能全部弄回來,那就幹脆一艘也不要。

為了幾艘法軍軍艦,還要提供專門的配套設施,完全是得不償失。”

自從奧地利完成軍製改革後,標準化已經烙印到了所有人心目中。大到軍艦、港口,小到一顆螺絲釘,都有其特定的標準。

如果不能拿到法國人的全部主力艦,那麼在喪失超越皇家海軍的戰略意義後,區區幾艘軍艦對奧地利海軍將變得毫無意義。

“既然海軍不想要,那就幹脆放棄好了。戰後進行一次軍艦大拍賣,邀請世界各國一起參與,籌集的資金充當戰爭賠款的一部分。”

弗朗茨當機立斷的決定,直接讓卡斯塔格尼欲哭無淚。

為了幾艘法**艦增加後勤壓力,確實是得不償失,要是變成幾十艘就不一樣了。

作為世界第二海軍強國,法蘭西光鐵甲艦就有上百艘,就算是奧地利拿走幾十艘,剩下的也夠大家分了,根本就不存在分配問題。

原本隻是想要討價還價,結果一下子給折騰沒了,卡斯塔格尼的心情自然好不了。

顯然,弗朗茨不是一位關心下屬心情的好領導,做出決定過後,馬上就進入到了下一個話題,根本就不給卡斯塔格尼緩衝時間。

……

在維也納政府考慮善後問題的時候,戰場上再次發生了變化。

先是南線的法軍頂不住壓力,主動放棄了意大利地區;接著中歐的法軍又一次在戰場丟盔棄甲,被迫退回了本土;就連東部的弗朗什孔泰區也丟了大半。

唯一還算堅挺的隻有西部戰場了,一幫二流的法軍憑借血勇之氣,硬上頂住了西班牙人的進攻。

當然,這不能證明他們戰鬥力強悍。更多的還是因為西班牙人不靠譜,都跳出來落井下石了,還在瞻前顧後。

現在擺在拿破侖四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麼自己跑路流亡海外,要麼被反法同盟流放海外。

無論怎麼選擇,自身的安全都是有保障的。對比四處拉仇恨的拿破侖大帝來說,拿破侖四世得罪的人其實還不算多。

除了國內的資本家外,基本上沒有幾個生死仇敵。如果波拿巴家族擅長公關的話,連流放都可以不用。

究竟是流亡海外繼續拉起抵抗大旗,還是就此認輸退出政壇,成為了拿破侖四世最糾結的問題。

凡爾賽宮,日漸消廋的拿破侖四世問道:“戰爭已經注定要失敗了,你們覺得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在場的眾人都是波拿巴王朝的鐵杆支持者,拿破侖四世又沒有倒行逆施,自然談不上眾叛親離。

何況,現在打過來的是反法同盟,就算是有人想要跳槽,也沒有人會接收啊!

首相特倫斯·布爾金率先開口道:“陛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現在隻能暫時退避,等一個恰當的時機再回來。

不過,戰敗的責任我們不能背,苛刻的停戰條約更不能簽。這次戰爭本來就是財團挑起的,又是因為他們而失敗,必須要讓他們負責。

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我們抓捕的嫌犯中已經有485人承認通敵賣國,可惜跑掉了策劃這次行動的頭目。

據他們交代,包括挑起陰謀這場戰爭、在戰爭中哄抬物價、故意製造社會矛盾等一係列的問題,都是在國際勢力的指使下幹的。”

很明顯,特倫斯·布爾金是準備在跑路前把鍋甩出去,盡可能的保住波拿巴王朝的聲譽,為未來複辟做準備。

資本家是否勾結國際勢力,這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扣在他們頭上的罪名都是實錘的,推出去拉仇恨正好。

就算是穿幫了也沒關係,就憑這些家夥所幹的事,名聲早就臭大街了,有得是熱心民眾願意作證。

資產階級內部競爭同樣殘酷,能夠幹掉競爭對手,沒有人手下留情。就算是想為他們平反,那也是等這些家夥死了過後。

拿破侖四世不確定的問:“你的意思是把巴黎丟給革命黨人,讓他們應付反法同盟?”

現在的巴黎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無論是誰接了,都要麵臨一個令人崩潰的問題:如何把反法同盟打發走。

作為這次戰爭的失敗者,不付出慘痛的代價,根本就不要想過關。割地賠款都是少不了的。

然而,無論是割地,還是賠款,法蘭西民眾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條約可以說是誰簽誰完蛋。不簽更不行,幾百萬反法聯軍又不是吃素的。

法蘭西可以驅逐占領區的民眾,反法同盟一樣幹得出來。奧斯曼帝國的前車之鑒已經出現了,誰也不敢保證法蘭西會不會變成第二個奧斯曼。

國際壓力不存在的。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拳頭最大的反法同盟就代表著國際秩序。

特倫斯·布爾金點了點頭:“是的,陛下。既然革命黨人選擇在這個時候造反,那麼他們就要有承擔後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