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戰場上無法突破萊茵河防線,南歐戰場上被奧地利壓著打,非洲戰場輸得更是一塌糊塗,現在又丟了至關重要的埃及,怎麼看都給人日薄西山的感覺。
這個時候不要英國人暗地裏支持了,就算是親自下場,都不一定能夠扭轉局勢。
在這種背景下,誰還敢頭鐵到跑去跳法蘭西這個巨坑?
日本人又不傻,就算是法國人許諾的利益再多,也沒有道理參與進來找虐。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昨上午,日本政府以南洋地區紛爭不斷,損害了自身利益為由,宣布派兵進駐南洋。
緊接著,英法兩國就發出了公告,邀請日本海軍進入南洋,以幫助當地恢複秩序。
現在的南洋亂局,隻是反法戰爭的插曲。戰爭爆發後,我們和法國人在南洋地區也撕破了麵皮。
受此影響,南洋地區的社會秩序也被打破了。海盜層出不窮,昔日繁華的馬六甲海峽,現在的貿易近乎斷絕。”
毫無疑問,南洋的亂局肯定和奧地利有關。海盜猖獗,同樣和奧地利脫不開關係。
因為戰爭的緣故,從奧地利本土到奧屬南洋的航線基本上被切斷了,就算是能走也必須要繞一個大圈子。
有非洲大陸在,事先準備的又足夠充分,奧地利對南洋地區的資源需求量不到,對這條航線的需求可以是微乎其微。
本著我不能用,也不能讓敵人用的原則,自然要搞破壞了。剛開始隻是和占據馬來半島的德國人一起封鎖馬六甲海峽,禁止法國商船通校
後麵發現效果不理想,人家換一麵國旗就是了。這年頭又沒有精準衛星定位,根本就無法判斷船舶的主人,以及前往目的地。
最佳的辦法自然禁止一切戰略物資運送。可惜這麼幹牽扯到的國家太多,非常容易得罪人,首先英國人就不可能答應。
為了降低影響,奧地利也不得不出損眨一時間南洋地區群盜雲集,專門盯著運送戰略物資的船舶下手。
歐陸戰爭爆發以來,在南洋地區發生意外的船舶已經超過一百餘艘,總噸位數更是超過了二十萬噸。
奧地利在搞事情,法國人也沒閑著。親自下場搶劫太丟人了,於是雙方各自扶持了一批白手套,玩起了海盜戰術。
有意思的是法奧兩國船舶損失還不是最大的,沉沒船舶數量最多的反而是英國人。
當然,這僅僅隻是從懸掛的國旗來判斷,船舶真正的歸屬國,沒有人知道,也不想去知道。
從英國人沒有跳出來,就可以證明被海盜洗劫的船舶中,真正屬於不列顛並不多。
現在放日本海軍進入南洋,圍剿海盜是假,幫法國人恢複航線,打擊奧地利才是目的,甚至有可能直接入侵奧屬南洋。
盡管大家看不上日本人那點兒實力,但是在南洋地區,以日本饒家底兒同樣有能力左右法奧這次爭鋒的勝負。
卡爾首相:“南洋地區的局勢錯綜複雜,我們在當地的海軍力量有限,想要擊敗法日聯軍非常的困難。
一旦敵人發起全麵進攻,我們隻能選擇暫避鋒芒。想要扭轉這種局麵,除非能夠拉新盟友入場,比如:西班牙、葡萄牙、又或者是荷蘭人。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外交部已經嚐試過很多次了,就算是我們開價再高,他們都沒有膽子參與。”
拋開沉睡的遠東帝國不算,對南洋地區有影響力的,也就這麼幾個國家。英國人拉攏不了,維也納政府隻能在矮個子裏麵選將軍。遺憾的是這些矮個子,也不願意參與進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或許局麵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糟糕。日本人要進入南洋,首先就要跨過菲律賓,最好是連同琉球一起拿下。
在反法同盟占據優勢的前提下,日本政府隻要不傻,就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和法國人綁定。
相比和我們為敵,那兩個日薄西山的老派帝國,明顯要更好欺負一些。隻要我們釋放一定的善意,日本人應該會做出正確選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