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奧地利的準備(3 / 3)

沙皇政府被忽悠到了中亞,一半是因為要收複中亞,洗刷之前恥辱;另一半則是被逼無奈。

眼瞅著奧地利這個鄰居日漸壯大,俄羅斯帝國卻在每況愈下,任誰都會感受到壓力。

如果沒有選擇,那麼俄奧兩國肯定會分道揚鑣,最後因為戰略衝突走上對立麵。

結果這個時候英國人送上門了,本來準備收複中亞後就停手的沙皇政府,見到英軍的拙劣表現後,沒有抵禦住印度的誘惑衝了上去。

從戰略上來,沙皇政府的決策沒有錯。在陸地上打英國人,絕對比打奧地利勝算更高;擊敗英國人能夠獲得的收益,也遠比擊敗奧地利的收益大。

反正隻要吞並了印度,俄羅斯帝國的短板就補上了,自然不用忌憚奧地利。

俄國人主動出擊,英國人被動應戰,大國之中有閑功夫就剩下法奧兩國了。

產能危機爆發後,英國人一挑撥,損失慘重的法國利益集團、野心家們就忍不住了。

問題被挑明了,政客們想當鴕鳥都不校不完成中歐戰略,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法蘭西就會一直處於劣勢地位。

沉默了許久的弗朗茨,緩緩開口道:“不用期待了,到了現在這一步,法國政府已經沒得選擇了。

除非法國政府都是一群沒有絲毫野心,隻想著混吃等死的家夥,要不然戰爭早晚都會爆發。

從現在開始,國內進入三級戒備狀態。所有軍工企業,從現在開始全部都要運轉起來。

各地政府對轄區內的退役官兵登記造冊,政府要保證在戰爭爆發後一周內,能夠動員出五十萬預備役。

命令中東總督、東非總督做好一級戰備,一旦法國人入侵中歐,就奪取蘇伊士運河和埃及。

通知各邦國政府,下個月11日召開帝國會議,商議抵禦法軍入侵的問題。”

不管法國饒進攻方向在哪兒,反正弗朗茨都打定注意,奔著蘇伊士運河去。

至於非洲其它地區,不是戰略要地,又有茫茫沙漠阻隔,弗朗茨暫時沒興趣。

對維也納政府來,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既是災難也是機遇。

在此之前,維也納政府隻拿到了發鈔權和關稅,軍隊指揮權那是皇帝的,中央政府無權插手。

司法體係雖然統一了,但是為了保障司法公正不受外界幹擾,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司法體係獨立在政府之外,包括法院、反貪局等司法部門,都隻需要向皇帝負責。

這種背景下,對高度自治的邦國政府,中央政府自然是無能為力。

除了通過經濟手段影響外,維也納政府從來沒有給邦國政府下達過正式行政命令。

理論上來,如果邦國政府搞得怒人怨,中央政府也是可以介入的。

遺憾的是享受到了擴張的紅利,最近這些年奧地利整體上經濟發展的都不錯,各邦國政府的聲譽都不錯,中央政府根本就沒有介入的機會。

現在不一樣了,一旦戰爭爆發。邦國政府就沒有辦法拒絕中央政府的統合了,尤其是地處一線的邦國,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他們可頂不住。

具體怎麼幹,那是內閣和邦國政府之間的問題。權力鬥爭從來都是爭出來的,原地不動是不會有人給送上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