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後的準備(1 / 2)

阿富汗戰場,帕特裏克中將終於等來了久違的援兵,然而不等他鬆一口氣,就收到了一個驚噩耗——俄國人要打過來了。

1889年9月11日,俄軍攻克了馬雷地區,距離阿富汗最近的地區已經不足一百公裏。

原本被不列顛寄予厚望的中亞三大汗國,在俄軍的攻擊下已經全線潰敗,此刻三國政府都流亡到了阿富汗地區。

經過了近一年的苦戰,帕特裏克中將不得不承認印度殖民軍不是打仗的料。

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正規軍居然幹不過遊擊隊,出去都讓人笑話的事情,現在已經真實發生了。

帕特裏克能夠成為遠征軍司令官,政治頭腦自然不差。英俄關係緊張到了什麼地步,他可是一清二楚的。

想起即將爆發的英俄戰爭,再看看國內給他派來的援軍,帕特裏克就有想哭的衝動。

截止到目前為止,英軍阿富汗地區已經集結了30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8個炮兵團,可謂是兵強馬壯。

然而,這些部隊都是加了前綴的,情況就瞬間不一樣了。

30個步兵師中隻有兩個步兵師是本土派來的,剩下的都是印度殖民軍。騎兵師和炮兵團都是本土精銳,這是技術兵種,屬於印度人幹不聊工作。

然而派這麼多騎兵進入阿富汗,想想也就醉了。如果不是自控能力強,帕特裏克中將真想發電問候一下,國內那幫老爺們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稍微了解一點兒阿富汗地形的就知道,最適合這裏的部隊是山地步兵師,這玩意兒英軍中沒有專門的編製。

至於騎兵部隊,除了充當傳令兵外,就隻能增加部隊的後勤壓力了。

遊擊隊都在山裏,隻是偶爾出來搞事情,大股的騎兵在這裏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也不能完全沒用,隻要英軍開掛擊敗了俄國人,反攻中亞的時候騎兵就是主力。

遺憾的是帕特裏克中將並不需要,流亡過來的中亞三汗國政府,不是空著手來的,還有五六萬軍隊跟隨。

這些草原民族,上馬就是生的騎兵。

坦率的,中亞三汗國這麼快就敗亡了,除了自身政權的腐朽外,英國政府的支持不給力也是核心因素之一。

都是官僚主義給害的,支援的武器裝備拿出來都是笑話,部分槍支還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收藏價值大過實用價值。

知道歸知道,但是這裏麵隱藏了大量的利益交換,帕特裏克中將明智的選擇了假裝沒看見。

別坑中亞汗國了,事實上印度殖民軍的武器裝備也是一如既往的垃圾,平均落後歐洲30年以上。

即便是本土的主力部隊,武器裝備距離世界一流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不是不列顛的軍工技術差,關鍵是陸軍在國內不受待見,一直都是後娘養的,每年的投入到武器研發上的資金有些。

能夠勉強跟上世界一流水平,那都是不列顛工業基礎紮實的結果,想要走到時代前沿,政府的撥款根本就不夠。

“給國內發電,告訴倫敦我們需要援兵,大量的援兵!

想要守住阿富汗地區,國內至少要再增援我們20個步兵師,必須要是本土主力部隊,印度殖民軍根本就不頂事。”

近前的青年軍官惶恐的勸道:“司令官閣下,20個步兵師是不是太多了一些,國內恐怕不會答應。”

對俄奧法這些陸軍強國而言,20個步兵師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最多十半個月就可以湊出來。

可是對不列顛來,情況就非常要命了。這麼吧,把擴軍前的英國陸軍全部加在一起,再乘以二都不一定湊得齊。

即便是因為中亞局勢緊張,倫敦政府進行了一輪擴軍,英國陸軍仍然隻有不到30萬人,步兵師編製一共就17個。

開口就要20個主力步兵師,分明就是要打包英國陸軍的節奏,倒逼著英國政府繼續擴編陸軍。

帕特裏克中將搖了搖頭:“馬爾收起你的心思,不要忘了我們這次的敵人是誰!麵對俄國人,20個步兵師很多麼?

真要是打起來了,你會發現戰場上人命不值錢。普俄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參戰雙方的傷亡高達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