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政府的放任無疑是助長了北德意誌主義份子的氣焰,各邦國政府雖然沒有表態,但是民間的呼聲卻在不斷高漲。
為了計劃順利推行,德皇喬治一世還私底下宣稱,建立北德意誌帝國是德意誌統一進程的關鍵一步。
表麵上看起來沒毛病,從三足鼎立到兩強並立,確實距離統一德意誌更近了一步。
隻不過細一想,這裏麵的問題就大得去了。如果德普合並算北德意誌帝國,那麼弗朗茨搗鼓的新神聖羅馬帝國就成了南德意誌帝國。
再往後究竟是誰統一誰,就要好好討論一下了。
喬治一世想要以北德統一南德?
好吧,這話出去,估計是個正常人都不會信。
如果換了巔峰時期的普波聯邦和德國合並,可能還有那麼一丟丟機會。這一丟丟機會的前提條件是奧地利遭到歐洲各國集體圍攻。
到了現在這一步,最後那一丟丟機會都沒了。元氣大贍普魯士王國綜合國力還比不上巴伐利亞,加上喜劇帝國最多也就和神羅內部幾個邦國的實力相當。
實力不濟內部問題一堆,別的不光軍隊都沒有捋清。各個邦國的軍隊都是獨立存在,中央政府沒有指揮權。
如果這也就算了,更關鍵的是包括漢諾威在內的絕大部分邦國,都和奧地利有聯防條約。
主要是針對法國饒,也有針對俄國饒意思。根據條約規定,遇到外敵入侵時,將以奧地利為核心組建聯軍。
這是梅特涅的貢獻,當時的國際環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大家隻是擔心法俄威脅,當時的奧地利還是人畜無害,所以就歡喜地的上船了。
現在這份條約就變成了一把雙刃劍,在保護諒意誌聯邦安全的同時,也製約諒國中央政府收攏邦國軍權。
維也納政府都可以拉著大家一起聯合演習,但是德國中央政府不行,他們沒有這份權力,邦國政府沒有配合的義烏。
為了統一國內的軍政問題,喬治一世多次和各邦國政府協商,都是無果而終。
在沒有外來威脅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當初的那份不起眼的聯防條約,已經成為了各邦國獨立擁有軍隊的法理基礎之一。
多次失敗後,喬治一世已經絕望了。正準備要放棄,然而這個時候,英國人也給了他新的希望。
建立北德意誌帝國又是一輪新的政治洗牌,原本最大的競爭對手普魯士王國受戰爭影響,已經喪失了爭奪帝國領導權的資格。
甚至因為財政上的緣故,柏林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係列的讓步,以換取中央政府的資金援助。
其中就包括軍隊指揮權,沒有毛病,柏林政府不準備要軍隊了。
不是威廉一世不想要軍隊,問題是現在真的養不起了,柏林政府這個時候連撫恤金都掏不出來。
拿本來就沒能力養的軍隊,換取資金上的援助,怎麼都不吃虧。
不同於奧地利,漢諾威體量有限,如果兩國軍隊合並,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容克貴族,很容易占據優勢地位。
這也是威廉一世對軍方的安撫,通過利益交換保障撫恤金能夠正常發放,喪失部分權力總比讓大家直接回去種地更容易令人接受,可以是各取所需。
讓步不僅僅隻是軍事上,財政上的讓步更狠,柏林政府提出:隻要漢諾威肯接下債務,普魯士王國財政收入可以先全部上繳,由中央政府統一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