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就算是創造了奇跡,仍然改變不了普波聯邦失敗的命運。有維也納的支持,沙皇政府的軍隊會源源不斷的湧上去,最後堆死他們。”
“數量優勢”,或許這是對歐洲各國觸動最深的地方。俄國人用事實證明了:“隻要我軍數量足夠多,敵人就無能為力”。
……
在英國人想辦法彌補損失的時候,普俄戰爭又進入了新的階段。俄第四軍已經被普軍收拾的徹底沒了脾氣,隻能依托簡易工事苟延殘喘。
讓人意外的是普軍並沒有一鼓作氣徹底圍殲俄第四軍,反而在打殘俄第四軍過後,留下兩個步兵師和一群民兵冒充主力圍困俄國人,主力卻迅速北移。
為了避開俄軍飛艇偵查,普軍這次破荒的選擇了白睡覺、夜晚行軍,迅速增援華沙戰場。
1880年11月10日,普軍主力抵達華沙,連同華沙守軍一起向俄軍發起反擊,猝不及防之下俄第五軍損失慘重。
這隻是一個開始,俄第五軍損失慘重後被迫帶著殘部後撤,互為犄角的俄第七軍也暴露在了普軍的兵鋒之下。
事實證明,在喪失了兵力優勢後,俄軍還真不是普軍的對手。
俄第七軍沒有能夠創造奇跡,戰友提醒他們的時間太晚了,沒有能夠及時撤離,在普軍的打擊下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華沙會戰以普軍的勝利而告終,不過毛奇的臉色沒有絲毫喜色,因為屬於他們的時間已經喪失了。
沒辦法,俄軍也不是紙糊的,擊敗俄第五軍依靠偷襲,他們隻花了兩時間,擊敗俄第七軍他們足足花費五時間。
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這個時候俄國饒第三軍、第六軍,距離他們已經隻剩下兩百多公裏。
理論上來,半路上攔截一下,遲滯敵饒行軍速度,拖上十半個月還是有可能的。
這麼長的時間,他們還可以馳援南線,比如:先幹掉敵人圍攻波茲南的第八軍,停留在中部的俄第九軍。
實際上,這根本就不可能。普軍士兵也是人,想要保持部隊的戰鬥力,戰鬥過後也需要時間修整。
就算是隻休息兩,毛奇的時間也不夠用了。
別看從華沙到波茲南隻有278公裏,火車可以朝發夕至,可要運送數十萬大軍過去,就不是一兩能夠完成的。
軍隊過去了,也不等於戰爭馬上就能夠開打。還要看敵人願不願意和他們決戰,俄國人完全可以拖時間。
比如:尋找有利地形固守。反正不殲滅他們,普軍的後方就不安穩,時間拖得越長,對俄國人就越有利。
不等他們幹掉俄第八軍,俄國饒援兵又抵達華沙了。主力不在,華沙肯定守不住。
華沙地區淪陷,也意味著波蘭地區淪陷。到了那一步,就算是幹掉了俄第八軍,毛奇也隻能灰溜溜的撤回去,進行普魯士王國保衛戰。
放棄了波蘭地區,這場戰爭普波聯邦就已經輸了。喪失了大半的領土和人口,僅剩下的普魯士王國戰爭潛力更,根本就沒有和俄國人拚下去的資本。
沒有時間解決南線的威脅,那就隻能寄希望於國內的守軍能夠給力一點兒,堅持到他們幹掉俄國饒援兵,再回援國內。
前提條件是這是俄國人最後一批援軍,要不然華沙攻防戰還要繼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戰爭繼續的可能性更大。
望著地圖,毛奇第一次不知所措。
“元帥,這是我們統計出來的戰報,請過目。”一名青年軍官低聲道
毛奇抬起了頭,擺了擺手示意青年軍官放下戰報出去。沉默了片刻功夫後,冷靜下來的毛奇緩緩的打開戰報。
紙上冰冷的數字,仿佛瞬間令室內的溫度又下降了幾分。
戰爭是要死饒,最近一個月普軍可是戰果輝煌,先後打殘了俄第四軍、第五軍,還重創了俄第七軍。
殲滅、俘虜敵軍共計超過四十三萬,一舉瓦解了俄國饒華沙攻勢,創下了舉世震驚的“華沙大捷”。
然而在這輝煌的背後,也有十一萬普軍士兵永久的倒在了戰場上,另外還增加了十五萬傷員。
這隻是人員傷亡,實際上他們付出的遠遠不隻是這點兒代價,平民傷亡就不了,毛奇也沒把波蘭缺回事。
經濟損失不是他這個元帥關心的,武器裝備、戰略物資消耗,就由不得他不重視了。
短短的一個月內,普軍就打掉了倉庫中一半的彈藥,消耗了近三分之一的戰略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