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2 / 3)

無論是向誰靠攏,俄羅斯帝國都少不了被剪羊毛。亞曆山大二世不在乎被剪羊毛,他更關心幣值改革過後,能夠帶來多少受益,能不能擺脫財政危機。

財政大臣克裏斯坦瓦爾:“陛下,理論上完成了幣值改革後,我們每年可以獲得5200萬~5500萬金盧布的鑄幣稅。

這筆錢還是隨著經濟增長,而不斷增加的。對改善我們的財政情況,會有很大的幫助。”

(備注:1新盧布=0.774克黃金)

五千多萬金盧布,這個數字已經不了,超過了沙皇政府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要保持鑄幣稅不斷增長,除了經濟增長外,還必須要保證黃金足夠多。

克裏斯坦瓦爾不擔心儲備金問題,俄羅斯帝國每年的黃金產量還是夠做儲備金的。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敢金本位改革。

要知道貨幣改革後,新發行的金盧布就要和英鎊掛鉤,彙率可是浮動變化的,沒有足夠的儲備金可穩不住幣值。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亞曆山大二世做出了決定:“那就開始吧!不過和英國人合作的時候,必須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他們給坑了。”

這一步踏出去,就意味著俄奧兩國在金融上開始割裂,也標誌著俄奧同盟結束之日不遠了。

沒有辦法,都是利益惹的禍。沙皇政府嫌棄奧地利出價太低,弗朗茨覺得俄國人太貪婪,投入太大收不回來成本。

原時空法國人就被坑哭了,沙皇政府倒台,欠下了巨額債務全部打了水漂,法國財團都因此遭到重創。

有前車之鑒在,弗朗茨自然選擇了謹慎。奧地利投資俄國饒風險比法國人還大,以俄國饒作風,誰也不能保證債務多到一定程度,俄國人會不會為了賴賬而挑起兩國之間的戰爭。

當然,奧地利金融界沒有英國金融界土豪,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畢竟奧地利自身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很大,沒有能力給俄國人拿錢填坑。

沙皇政府如果不能盡快從財政危機中走出來,一旦幣值改革完成,盧布被綁上了英鎊,英國人還肯不肯借錢出來也是一個未知數。

俄奧之間的債務已經是一個危險數字,弗朗茨可不敢拿數億神盾陪俄國人冒險,一旦賠了進去奧地利的經濟也會遭到重創。

……

想要進行金本位改革的不隻有俄國人,還有比他們更急的是法國人。

最近一些年白銀產量不斷增加,金銀兌換比例也不斷發生變化,這對複本位貨幣來,結算就是一個大難題。

受金銀兌換比例影響,法郎的幣值也時常發生變化,這可坑哭了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

法郎幣值不穩定,無疑是削弱了法國商品的海外競爭力。隨著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這種變化越來越嚴重。

在1854年前,法國對外出口貿易總額是奧地利的1.5倍多,到了1870年兩國的對外出口貿易總額已經相差無幾,到了現在直接被奧地利逆襲了。

這其中固然有自然資源優勢,比如:奧地利農產品精加工產業發展了起來,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帶動了出口額增長。以及率先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福利。

法郎幣值不穩同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為了規避幣值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在同等條件下,很多資本家寧願選擇英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