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個時代結束(1 / 3)

登陸大戰一直持續到了傍晚,黑夜為這場戰役劃上一個逗號。這個時候,俄軍已經登陸成功,並且建立了營地。

勝利的消息,已經隨著飛艇部隊的回歸,傳遞到君士坦丁堡聯軍指揮部。慶祝宴會已經開始了,作為總指揮官的阿雷斯特並沒有參加慶祝活動。

根據飛艇部隊傳來的報告,在登陸過程中俄軍也付出了不的代價,甚至還有一艘運兵船被敵饒炮彈擊中,險些沉沒在港口內。

在火力全麵被壓製,上還有炸彈落下的情況下,守軍仍然進行了有效反擊,足以證明守城的不是廢物。

如果守軍夠聰明的話,就會後退布防。反正海軍艦炮射程有限,再往後退上那麼一點兒,炮彈就打不過去了。

在野戰中短兵相接,飛艇轟炸的作用也喪失了。一旦雙方混戰在了一起,就沒人敢再往下扔炸彈了,誤傷友軍的責任,誰都承擔不起。

知道歸知道,阿雷斯特沒有提出來掃興,反正死得都是俄國人,俄軍將領都不怕傷亡,他幹嘛要操心呢?

默默的將分析出來的情況,彙報給了維也納政府。阿雷斯特安排海軍和飛艇部隊繼續襲擊奧斯曼帝國沿海城市,阿瓦地區戰鬥全部交給俄國人自己指揮。

午夜時分,安卡拉皇宮燈火通明,聯軍在阿瓦登陸的消息已經傳了過來,蘇丹政府睡不著覺了。

坦率的,在戰略上這對奧斯曼帝國是有利的。真要是按照維也納政府的計劃,隻要在沿海30公裏的區域範圍內執行焦土計劃,驅逐民眾進入內陸,難民潮都可以令蘇丹政府崩潰。

不過這並不能令蘇丹政府感到欣慰,俄羅斯和奧地利都是大國,隻要兩國政府舍得增加兵力投入,多開幾條戰線也沒問題。

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敵人在阿瓦地區登陸了,看來我們的判斷沒有問題,俄國人不能夠長期容忍黑海海峽封閉。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敵人拖在阿瓦,拖到俄國人撐不住退出戰爭,因此黑海海峽萬萬不能夠喪失。

在此之前,我們還要先解決敵人飛艇的威脅,軍方有什麼計劃?”

戰爭大臣艾爾墨德:“陛下,根據前線傳來的資料分析,無論是步槍,還是火炮都不能都飛艇造成威脅,那麼能對付飛艇的就隻有飛艇了。

戰爭部建議盡快從國外采購一批飛艇,用來對付敵饒飛艇部隊。在此之前,我們隻能用步槍幹擾敵人。”

艾爾墨德清楚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實力,非常明智的選擇了進口,而不是自己生產。

並不是奧斯曼帝國生產不出來,問題是生產出來的飛艇質量沒有保障。要是性能不好,飛不起來該怎麼辦?

這種類似的烏龍事件,在奧斯曼帝國可是時有發生。以仿造的後膛步槍為例,奧斯曼比俄國人還要不堪,在傻、大、粗、高的基礎上,還增加時常卡殼、炸膛等“優點”。

“造不如買”早就得到了軍方的公認,對國內的製造業,艾爾墨德沒有半點兒信心。

大家對飛艇了解不多,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能夠在上飛的武器,那都是高科技產品,不是奧斯曼帝國能夠造出來的,所以還是買吧!

某種程度上來,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以奧斯曼官僚的腐敗程度,他們負責生產飛艇,要是飛不起來也就算了。最怕的上剛飛上去就落下來了,那就要人命了。

……

倫敦,英國政府也在討論飛艇的問題,甭管作用大,別人有的東西,大不列顛也必須要有,這是原則性問題。

海軍大臣羅伯特譏諷道:“外麵都在瘋傳飛艇的厲害,甚至有的媒體捕風捉影,不負責任的屬於空的時代降臨了。

這完全是在胡襖。且不飛艇的性能不夠穩定,就算是飛到上去,我們就沒辦法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