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的是財政收入減少,教育支出增加,這個3600萬神盾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永遠失去了。
“暫時免征”,實際上這個暫時就是永久,農業上的紅利期結束後,就該工業補貼農業了。
這意味著,奧地利的財政收入直接縮水百分之8.3%,財政支出又增6.1%。
聽了農業部的計劃,財政大臣卡爾眉頭緊鎖,沉默了一會兒後,放下了手中的水杯。
“太激進了,要擊垮歐洲各國農業生產體係,也沒有必要搞這麼極端。隻要把國際糧食價格打到各國農民無利可圖的地步就夠了,根本就沒有必要一步到位。
在農業生產領域,我們占據了優勢,糧食生產成本在歐洲大陸是最低的。我們還有完整的產業配套體係,可以拿到更多的利潤。
歐洲各國農民都開始賠錢了,實際上國內的農民依然還有一定的利潤,隻要我們拖下去,他們就會撐不住。
從經濟學上推斷,俄國人很可能最先撐不住的。除非沙皇政府掏錢補貼農業,要不然高昂的成本,就會讓俄國的農產品喪失市場競爭力。
隻要把握住了這個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現在隻是需要降低糧食出口關稅、免除農業稅,就可以承受住第一波衝擊。
俄國饒糧食還沒有出口到英國,現在把我們儲備糧先放出去,衝擊國際市場把價格打到英俄成交價格一下,再看看英國人會不會履約。
如果不履約的話,俄國人就要倒大黴了。不知道沙皇政府的錢包能不能夠承受,堆積如山的糧食賣不出去,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不得不專業人士就是夠狠,這擊垮的可不是糧食價格,而是沙皇政府的財政。一旦出現糧食大規模滯銷,亞曆山大二世就要倒黴了。
沒有辦法,農民手中就剩下糧食了。要麼政府直接征糧,然後爛在倉庫裏;要麼就隻能免稅。
一旦市場被充滿了,就算是再廉價,也沒有人敢接手。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爆發後,都有資本家們把牛奶往河裏倒,就是因為市場飽和。
現在卡爾的計劃,就是在英俄交易完成前,先一步擊垮英國的糧食價格。
國際糧食價格自然不可能幸免,奧地利也會損失慘重。但隻要英國人違約,那麼損失慘重的俄國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或許奈何不了倫敦政府,可是退出英鎊——黃金體係是必然的。
到時候,沙皇政府那怕是再不願意,也隻能硬著頭皮加入神盾——黃金體係。糧食市場上的損失,在金融市場中又可以撈回來。
霍爾斯皺紋眉頭,質疑道:“要是英國人履行了合約呢?貨幣霸權所帶來的利益,可不是一星半點兒,他們沒有道理這麼放棄。”
卡爾坦然一笑:“那無非是今年所有糧食出口國,一起過苦日子了。就算是國際糧食價格打個七折,對出口精加工糧食的奧地利衝擊也沒有那麼大。
不要忘了,食品精加工產業本身還有十幾個點利潤,這些企業也可以分攤一部分損失。
總體上來,原糧價格下跌百分之七十,國內的農業生產還是可以做到保本。這已經夠了,我不認為目前的糧食出口價格,俄國農民能夠賺錢。
政府需要付出的代價隻是一部分儲備糧,以及財政收入削減800~1000萬神盾。
要是直接衝擊歐洲各國農業體係,用俄國人背黑鍋隻能忽悠普通人,政客們還是一清二楚的。
如果他們采取反製措施,人為提高糧食進口關稅,廉價糧除了增加他們的財政收入外,還能怎麼辦?”
這是現實,在利益麵前掀翻桌子是常有的事情。為了保護本國農業,采取貿易壁壘那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