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不可或缺的錯誤(2 / 2)

資源分布的問題我們都清楚,這些人就在非洲大陸,不可能不清楚這些問題。他們還是提出了申請,這多半是一次試探。

就算是發現一兩座煤礦,又恰好適合工業,最多也就增加一兩家工廠。

隻要政府不解決交通問題,無論他們怎麼折騰,都不可能在缺乏原材料的情況下搞出工業體係來,我們何必要阻攔呢?”

非洲大陸豈止是缺乏工業體係,完全就是一窮二白。不但原材料資源不到位,就連人力都缺。

在地廣人稀的非洲大陸,想要找十幾萬工人,建立集采礦、冶煉於一體的大工業集團,那個成本都能令任何資本家望而卻步。

弗朗茨不確定的問:“你的意思開放采礦業,但是修鐵路的時候,故意設置障礙。

讓原材料產地和原材料產地之間無法直接對接,增加工業發展的運輸成本?”

真要是這麼幹了,估計非洲的工業也就完了。想要開發礦產沒有問題,在資源集中區域政府會修建鐵路,讓出產的礦石可以運出去。

隻不過這種鐵路以單線為主,並不是完善的鐵路網。尤其是鐵礦和煤礦之間,沒有鐵路直接貫通,從源頭上壓製非洲本土工業的發展。

不得不承認,這種方式要比直接禁止非洲發展工業要高上不隻是一籌。未來還可以找借口,比如:勘探技術不到位,錯誤估計了資源儲備量。

一億噸礦石儲量的巨礦,在報表上顯示是一百萬噸,自然不值得政府重視,需要規劃鐵路線了。

又或者是:忽略了技術進步。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錯誤判斷了礦山的開發價值,修鐵路的時候忽略了,也是情有可原的。

……

反正都是特殊情況導致的,絕對不是中央政府在壓製非洲大陸的工業發展。最後非洲大陸工業沒有發展起來,那也是非人力所能及。

過上幾十年後,完成了本土化,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統治根深蒂固了。到時候再來糾正這些特殊的曆史錯誤,也為時不晚。

工業大臣卡斯欽-屈貝克回答道:“是的,陛下。現在我們要集中力量發展本土,讓殖民地做出犧牲也是沒有辦法。”

卡斯欽-屈貝克重點強調了“殖民地”三個字,既然是殖民地自然不能夠和本土相提並論了。待遇低上一等,那也是必然的。

如果不從殖民地吸血,奧地利的經濟也不能夠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在自由貿易時代降臨前,殖民地都是被犧牲的對象。

這次局限於時代性的“錯誤”也就不再是錯誤,非洲大陸的鐵路網建設失誤,也成為了必然。

弗朗茨總算是理解,為什麼原時空印度鐵路為什麼有那麼多坑,原來禍根早在殖民時代就已經埋下了。

不是設計師們規劃不合理,而是現實就需要不合理。未來看起來不合理的規劃,這個年代卻是最優的選擇。

弗朗茨點零:“加快殖民地鐵路建設進度,趁著信息不對稱的時間點造成既定事實,不要引起民間的注意。”

維也納政府手中是有一張資源分布圖的,不完善是必然的,可是對比民間政府了解的還是更多。

工業發展離不開煤炭,非洲大陸的煤礦集中在了南非地區,這就注定了真正需要設計出錯的地方也在南非。

要做到這一點非常簡單,拿金礦頂缸就行了。鐵路網優先考慮金礦的開采、冶煉,忽略了其它地區也是可以理解的。

……

這種隱蔽性的方案,自然要盡可能的保密,實施的時候自然是落到了鐵道部頭上。

鐵道部內,接到這份兒特殊命令的施泰因直接傻眼了。這項工作可不好幹,擺明是要做好挨罵的準備。

不管準備的借口多充分,未來民眾們還是要罵鐵路設計者,這口鍋讓誰去背成為了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