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英國的首都,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倫敦就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粒
它擁有太多的光環,比如:全世界最大的城盛最繁華的城市,又是世界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工業中心……
一夜之間,仿佛變成了鄉下地方,這種突然的轉變,讓傲氣的倫敦民眾無法忍受。
這個年代他們有傲氣的資本,正如英國報紙描述的:
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
奧地利是我們的糧倉;
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
澳大利亞阿根廷是我們的牧場;
秘魯、墨西哥運來它的白銀;
遠東為我們種植茶葉;
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則遍及印度群島;
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
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
美利堅聯盟國是我們的棉花地;
……
所以,倫敦之外的地方都是鄉下,英倫三島之外的地區都是落後地區,引領人類進步的神聖使命,隻有英國人來擔當。
這種認知之下,維也納不夜城的出現,對倫敦民眾的衝擊可想而知。
輿論的壓力,向著新政府鋪蓋地湧了上去,本傑明-迪斯雷利政府隻感覺壓力山大。
現在他們非常羨慕已經下台的約翰-羅素內閣,不要看他們是提前辭職了,實際上約翰-羅素內閣隻差兩個月,兩屆任期就滿了。
任期結束的時候遇到了經濟危機,他們當然不會替競爭對手掃尾了。約翰-羅素內閣的提前辭職,讓責任全部落到了下一屆政府頭上。
本來在經濟中,本傑明-迪斯雷利內閣的日子就很不好過。國際上西班牙王位之爭、波蘭王位之爭,都牽扯到了大家的神經。
現在又冒出了一個不夜城,讓本傑明首相更加頭疼了。電燈不算高科技,他們早就在使用了,可是普及到全城就不容易了。
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問道:“我的財政大臣,預算出來麼?”
財政大臣莫利托嚴肅的回答道:“初步估計,在倫敦普及電燈至少需要投入7500萬英鎊,要在英倫三島普及電燈需要4.4億英鎊,考慮到實際情況,可能投資還會更大。
這還隻是設備投入,未來用電成本投入還會更多。光倫敦的路燈係統,我們就要十五萬台發電機,需要至少三十萬人為這提供後勤保障。”
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擺擺手打斷道:“打住,你直接告訴我,倫敦無法普及電力設備就行了。但是,奧地利人為什麼能夠做到?
就算是維也納比倫敦要的多,那也是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都剩我不相信維也納政府會為了一個麵子,就不顧一切的投入。”
財政大臣莫利托解釋道:“據奧地利人采用了大功率發電設備,保障維也納的照明體係,隻是需要兩百台發電機就夠了。
這種大功率發電機將發電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八十,需要的維護人員大大減少,大約隻需要三四千工人,就可以維護這套用電網絡。
實際上,維也納的照明係統是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傑作,據還有皇室投資。
維也納市政府隻需要交電費就行了,每月大約需要10萬英鎊,就可以使用這套價值超過700萬英鎊的供電網絡。”
莫利托也很頭疼,英國如力公司很鹹魚,隻是熱衷於給富人供電,對打造全城的照明體係一點兒興趣也沒櫻
如果不是看報紙,他都不知道發電機技術革命,已經發生了。如果隻是建立路燈照明體係,那麼咬咬牙也就過去了。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倫敦的市民們,需要更貼心的送電到家服務,這需要的投資大大增加。
單純的10萬英鎊電費,顯然是養活不了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即便是享受免稅待遇,這個還是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