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政治藝術(3 / 3)

我們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沒有發現兩國爆發戰爭後,奧地利可以獲得什麼好處。

如果是為了削弱俄國人,隻要他們稍微拖延一下物資運輸速度,就足以令俄軍損失慘重。”

這個年代阿拉伯半島就是一片沙漠,最多有一群駱駝,根本就不值得一個大國窺視。

財政大臣阿加瓦爾猜測道:“或許和蘇伊士運河有關係,奧地利人想要掌握蘇伊士運河的主導權,提前開始布局了。”

海軍大臣愛德華質疑道:“可是這有些不合理,國內的很多專家都認為蘇伊士運河無法通航。

就算是挖通了,最後也隻能讓一些船通行,根本就不具備任何戰略價值。”

都是專家惹的禍,英國人早就組織過專家進行勘探,專家們得出了蘇伊士運河無法通航的結論。

這個錯誤的結論,直接影響到了倫敦政府的決策,在法奧兩國開挖蘇伊士運河的時候,英國人則平了蘇伊士鐵路項目上。

和曆史上一樣,直到蘇伊士運河通航前,英國人都不認為蘇伊士運河有價值。

財政大臣阿加瓦爾無所謂的:“誰知道維也納政府是怎麼想的,他們都敢把大筆資金投入到運河上,還會擔心沒法通航麼?

當然,也不一定是為了運河。弗朗茨可是耶路散冷國王,或許他們想要收複聖地也不定。”

後一種解釋明顯比前一種解釋更加靠譜,奧地利已經拿到了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的控製權已經入手了一半,就算是控製了紅海也不可能繼續增加。

相比之下,利用奧斯曼和俄國人戰爭的機會,奪回耶路撒冷地區,更加有服力。

殖民大臣史蒂夫提議道:“最近幾年,法奧兩國在非洲大陸上的擴張速度非常快,我們有必要遏製一下他們的行動。

殖民部的非洲戰略中,也有占領埃塞爾比亞的計劃,恰好紅海的門戶曼德海峽也在那邊。

我們可以搶先一步動手,占領埃塞爾比亞,順便打斷奧地利饒東非戰略。”

“東非戰略”這是維也納放出去的煙霧彈,為了給奧地利添麻煩,最近幾年,英國人沒少往東非土著國家賣武器。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奧地利殖民進度放緩了下來,並沒有冒然進入東非地區,反而在鞏固現有成果。

世界已經瓜分的差不多了,英國殖民部自然不想閑著,非洲殖民計劃也就出爐了。

外交大臣雷斯林反對道:“堵住曼德海峽容易,隻不過我們要是真的幹了,就準備迎接維也納和巴黎的結盟吧!

他們不惜代價開挖蘇伊士運河,就是為了擺脫我們對直布陀羅海峽的控製,冒然插手勢必要引發法奧的激烈反彈。

在不確定蘇伊士運河是否具備戰略價值前,就提前和法奧兩國對上,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蝴蝶效應是強大的,原時空地中海隻有法蘭西一個海軍強國,皇家海軍還是等普法戰爭過後,才取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控製權。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法奧兩國海軍加起來是有實力挑戰皇家海軍的,至少在地中海皇家海軍喪失了優勢。

況且海峽和運河不一樣,控製難度不是一個檔次的。好歹也有幾十公裏寬,要堵門就是海軍開幹。

看上去把法奧兩國關在地中海的大澡盆裏很誘人,實際操作起來一個不好,就會葬送不列顛的海上霸權。

殖民大臣史蒂夫反駁道:“這種情況確實有可能發生,不過隻要操作的好,也未必會和法奧兩國對上。

我們隻是提前布局,未雨綢繆而已,必要的時候完全可以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