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王國是俄國饒盟友,並不等於他們也是奧地利的盟友,維也納政府不需要和俄國人站在一起。
財政大臣卡爾提醒道:“陛下,沙皇政府的財政非常糟糕,俄國人行動遲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財力的限製。
前不久,沙皇政府發行的債券在資本市場上遇冷,投資者們擔心俄國人會賴賬。
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分析,俄國饒財政如果還得不到改善,沙皇政府有可能會再次宣布破產。”
俄奧同盟中有規定: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有義務向盟友提供物資援助。
理論上,這種情況下維也納政府怎麼也要幫一把,這是選擇性問題。不過,怎麼支持就要看實際情況了。
提供貸款是援助,捐贈物資也是援助,具體情況還是要看利益。
沒有足夠的利益,隨便從倉庫中拿些武器彈藥湊數,同樣可以應付過去。
財政大臣的態度非常明顯,那就是沙皇政府財政非常糟糕,戰爭過後很有可能會破產,奧地利沒有必要跳這個坑。
財政破產,在歐洲大陸從來都不是一件新鮮事。尤其是沙皇政府,一旦政府債務超過了承受能力,他們就會宣布破產。
政府破產意味著前麵的債務他們無限期的暫停支付,也可以理解為不還了。這種事情沙皇政府幹得多了,很多債主被坑的欲哭無淚。
當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資格賴賬,這個年代還有一種方式收錢——武力討債。
國就算是宣布破產,通常也隻是賴掉個人債務,列強的債還是要還的,比如:列強監管財政。
墨西哥就是一個反麵例子,沒實力也敢學習人家賴賬。1862年總統胡亞雷斯宣布暫停支付債務,然後法國債主就殺上門去了。
這種方式對俄國人無效,還沒有哪個債主有能力殺到聖泵堡去要錢。坑的次數多了過後,資本市場上就沒人借錢給沙皇了。
弗朗茨詫異的問:“俄國饒財政已經惡化到了這種程度?”
在他的記憶中,沙皇政府的財政雖然糟糕,卻沒有到崩潰的地步。就算是打一次普俄戰爭,也不至於馬上破產。
財政大臣卡爾解釋道:“陛下,近代以來,普通的歐洲國家隻要能夠堅持下去,就會盡可能的想辦法還債,很少有賴漳,然而俄國人是例外。
根據以往的經驗,沙皇政府的債務到達了一定程度,他們就會宣布破產。最近我們收集到了一個情報,沙皇政府已經做好了破產預案。”
弗朗茨無話可了,其實中世紀時期國王宣布破產賴漳事情很多,幾乎每隔幾十年都會來一次。
很多資本家都被坑哭了,其中以猶太資本家被坑的最多。這是太有錢的緣故,大部分的錢聚集到了他們手中,不找他們借錢找誰?
當然,被坑的國王也很多。猶太資本招人恨,就是因為他們常常在貸款合同中埋釘子,不少借錢的國王都上簾,要額外支付很多利息。
事實證明統治者不好惹,尤其是君主製時代,敢騙他們的錢,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歐洲大陸的排猶運動,大部分就是這麼來的。
進入近代,資本的力量不斷壯大,各國政府通過破產賴漳事情越來越少,尤其有列強背景的國際貸款更加不敢賴賬。
大家一起賴漳年代,自然是沒有關係,反正下烏鴉一般黑。可是突然間別人都開始遵守規則,就剩下你一個人賴賬就很突出了。
債主們一宣傳,沙皇政府的信譽就這麼完蛋了。沒有了信譽,很多事情都不好辦,才有俄國人使用金幣、銀幣的尷尬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