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駐美公使亞爾弗裏得冷笑道:“還能怎麼辦,既然這幫沒有信譽的美國佬想打,那就讓他們打個痛快。
等他們打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我們再出來收拾殘局。隻要我們保持一致,那怕是分出了勝負,也可以把局勢逆轉過來。”
顯然,亞爾弗裏得對南方政府已經非常不滿了。發動戰爭這麼大的事情,居然沒有和各國商議。
要知道,現在南方政府的局麵還是四國一起出力,才撐起來的。這才剛剛取得了優勢,南方政府就飄了。
美國人打不打,實際上大家不在乎。可是關係到了大家的政績就不一樣了,現在戰爭爆發局勢失控,未來想要幹預就隻能依靠武力了。
武力分裂美國和政治手段分裂美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要是靠政治手腕分裂美國,那麼在坐的這四位就創造了外交史上的奇跡,憑借這一功勞,就算是混成外交大臣也不奇怪。
別的國家政治穩定,一個蘿卜一個坑,想要成為外交大臣還有困難。可是法國不一樣,最多也就排上幾年隊,就輪到他了。
這還是拿破侖三世時代,政治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要是在共和國時期,一年之內換七八次人都沒啥好奇怪的。
英國駐美公使馬克奧立弗搖了搖頭:“逆轉局勢哪裏有那麼容易。最好還是南北雙方打個兩敗俱傷,最後由我們出麵調停。
隻是這個度不好把握,萬一玩兒崩了,讓一方贏得了戰爭,我們再想要幹預要付出的代價就大了。”
西班牙駐美公使弗朗西斯科報怨道:“都怪傑斐遜-戴維斯那蠢貨,滿腦子都是打打殺殺,根本就不懂什麼叫做政治!”
“他要是不蠢,我們還支持他幹嘛?扶植一個蠢貨主導南方同盟,總比支持一個梟雄要好。”奧地利駐美大使德魯克安慰道
毫無疑問,大種植園主傑斐遜-戴維斯能夠成為南方同媚總統,也少不了四國的支持。
傑斐遜-戴維斯能夠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顯然也不是什麼簡單貨色。他參加過美墨戰爭,擔任過戰爭部長(國防部的前身)。
戰爭時期,自然要選一位精通軍事的國家領導人了。至於其它方麵的能力,欠缺一點兒也無妨。況且,能夠擔任戰爭部長就足以證明他的政治才能不低。
法國公使亞爾弗裏得提議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先支持南方這幫蠢貨。反正他們的實力有限,就算是明攻克了華盛頓,也沒有統一美國能力。
到時候,我們再支持北方政府打回來。反反複複來幾次,盡可能的消耗他們的國力,免得成為了禍害。”
英國公使馬克奧立弗想了想:“南方政府既然敢擺我們一道,怎麼也要給他們一個教訓。不如現在我們一起宣布中立,呼籲兩國和平解決爭端。”
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種,力度最大的自然是直接下場。顯然,南方政府幹的蠢事,令大家非常的不滿,直接拉偏架不可能發生了。
宣布中立,無疑是在警告南方政府,不要玩火。
呼籲兩國和平解決爭端,換個理解方式,也可以看成是在為武裝幹涉製造借口。
等到大家準備幹涉的時候,潛台詞就變成了:誰要是拒絕和平解決南北問題,那麼四國就要用武力讓他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