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搶奪棉花市場(2 / 2)

可惜,現在無論是木材,還是埋在地下的礦產,都還不值錢。除非發現了金銀礦,不然這筆投資能不能獲利還是未知數。

仔細盤算了一遍過後,弗朗茨發現這實際上這條鐵路仍然是一個優質項目。

在非洲修建鐵路,首先勞工成本可以省下來,就算有勞工保護法,當地土著也不知道該到什麼地方去投訴。

當然,就算是找到了投訴的地方,也沒有什麼用。投訴人必須要先學會德語,不然案件不會被受理。

能夠學會德語的土著,也不會是底層勞工,這種人才早就被提拔成為了監工。他們要去投訴,最先倒黴的就是自己。

大家都是要臉的,虐待勞工的事肯定是由監工幹。沒有哪個高層會自降身份,親自跑到鐵路工地上拿鞭子抽人。

砂石、枕木等基礎原材料可以自取,水泥也不需要外購,完全可以在當地建一個水泥廠,又節省了大半的原材料費用。

就算是機械設備、鐵軌,需要從國內運輸,實際上增加的也就是運費。總體上來,建設成本在可控範圍內。

鐵路公司擁有這麼大片的土地,那怕是開發的再爛,光賣資源也能夠贏利。

弗朗茨淡定的:“既然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那麼這條鐵路就修吧!不過要記得控製成本,政府不能將大量的財力投入到這條鐵路上麵。

非洲殖民地重點發展種植園經濟,思路是不錯的,不過還需要有側重點。

殖民政府可以組織專家實地考察,什麼地方適合種植什麼作物,那麼就引導大家種植什麼。

政府將各地的土質、氣候、水文等資料整理出來,再把適合種植的經濟作物列上去,發放給民眾。

具體種植什麼,還是讓大家自由抉擇,政府不做強迫。

根據目前的國際形勢,美國內戰一觸即發,到時候他們的棉花、煙草出口勢必受到影響,我們可以在這方麵先做準備。”

這條鐵路是符合大家利益的,一旦陸地上交通問題得到解決,大家可以開發的土地又變多了,不用像現在隻能開發沿海、沿河地區。

作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員,弗朗茨自然不會反對。甚至他還要參與進去,從中分一杯羹。

至於這條鐵路什麼時候能夠修通,會不會變成爛尾工程,弗朗茨是一點兒都不擔心。

殖民地不是本土,要是遇到地形惡劣地區,修築成本實在是太高,那麼停工幾年也無所謂,反正工期又不急。

重點發展棉花種植園,主要是為了搶奪美國的棉花市場。一旦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的棉花出口肯定會受影響。

要知道這個年代美國饒棉花出口額接近1.9億美元,占據了全球棉花出口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二。

曆史上,美國內戰導致棉花出口斷絕,英國的棉紡織業就遭到了重創。為了避免被卡住脖子,約翰牛直接在印度強製推行棉花種植。

等戰爭結束後,貿易恢複正常時,美國的棉花出口額已經下降到了600萬美元,再也不複棉花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奧地利的殖民地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也不少,隻要能夠搶奪美國人三分之一市場的份額過來,殖民地政府的財政就翻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