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章 論緩衝的必須性(3 / 3)

喬治-漢密爾頓-戈登猶豫了片刻後做出了決定:“告訴托馬斯,這次試探計劃失敗,啟用第二套方案。”

這是最理想的方案,卻不是唯一的方案。倫敦政府不認為大家都是傻子,自然準備了應急預案。

英國人之所以采用這套不靠譜的方案,原因非常的簡單,實施的成本低,收益大!

成功了固然是皆大歡喜,失敗了他們沒有損失,幹嘛不試一試呢?

現在他們就真的失敗了麼?

顯然不是的!

英國人在俄奧同盟之間紮下了一根刺,又惡化了普奧關係,同時還刺激到了法國人,挑撥了奧地利同歐洲各國的關係。

英國饒付出呢?僅僅是外交大臣跑的勤快一些,製衡奧地利的戰略,他們就完成了大半。

受外交形勢惡化的影響,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奧地利都必須要修複國際關係,畢竟這次吞並南德意誌地區做法刺激到了大家敏感的神經。

……

巴黎

普魯士政府退出了幹涉聯軍,英國饒計劃自然也改變了,談判重新開起。

托馬斯再次提議道:“諸位,考慮到歐洲大陸的穩定,大國之間必須要留下緩衝,我建議讓巴登、漢諾威、漢堡、不來梅……等德意誌邦國組建一個新的國家。

考慮實際情況,普魯士王國可以和這個新生國家進行換地,在普法之間、法奧之間留下足夠的緩衝空間。”

這會的建議靠譜多了,至少梅特涅是這麼認為的,除了少了巴登公國外,南德意誌其它邦國英國人都沒有提出來。

為了和法國人保持一定的緩衝,為了獲得大家的承認,付出一個巴登公國,在梅特涅看來這個代價也是可以考慮的。

正在梅特涅思考的時候,法國代表奧弗涅率先表示了支持:“托馬斯先生的提議不錯,為了歐洲大陸的和平穩定,在大國之間留下緩衝是有必要的。”

原因自然是對大家的戰略安全都有好處,法國人現在既沒有侵吞下的霸氣,也沒有獨戰群雄的實力。

既然吞不下去,盡可能的避免和大國發生矛盾也就有必要了。作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員,一個穩定的歐洲大陸是符合英法利益的。

老家不穩定,就算是在海外開辟殖民地,心裏也不踏實啊?不要看英國人多次挑起歐洲各國矛盾,實際上他們最希望歐洲穩定的。

當然這種穩定,必須要建立在各國實力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很明顯,這個時候歐洲大陸上各國相互牽製,誰也不可能一家獨大,那麼穩定下來就有必要了。

並且這個由英國人一手主導的新生國家,在政治上會不可避免的向他們靠攏,增加他們在歐洲大陸上的發言權。

同時,還保住了他們在德意誌地區的市場,政府可以收獲一波資本家們的感激,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

卡爾-渥賽爾也有些躍躍欲試,不過看到梅特涅沒有表態,考慮到涉及到了奧地利的利益,又是盟約上明確約定的地方,他也不好冒然開口支持。

沒什麼好奇怪的,俄國人現在的戰略是南下君士坦丁堡,歐洲大陸暫時顧不上了,一個穩定的歐洲也是他們需要的。

梅特涅想了想:“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巴登公國和巴伐利亞的普法爾茨省,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慎重考慮一下。”

見奧地利人也不反對,普魯士代表羅特魯夫忍不了,他知道要是現在不出來爭取利益,他們就要虧大發了。

“不行,萊茵蘭地區是普魯士王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我們不能這麼放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