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陽謀,由不得拿破侖三世不跳坑。現在法蘭西違約,阻止了奧地利的擴張之路,未來他們擴張的時候,奧地利會怎麼做還用麼?
可以一次算計,不但遏製了奧地利的發展,還讓法奧兩國相互牽製,斷了兩國的結盟之路,同時還讓法國人不得不在國際政治上繼續依附他們。
拿破侖三世譏諷道:“托馬斯先生,這才是你們的真實目標吧?
可是你們以為奧地利是軟柿子麼,各國的幹涉聯軍在哪裏?
在聯軍沒有出現之前,就憑借幾句威脅,讓奧地利人讓步,我不認為法蘭西能夠做到。
不過托馬斯先生能言善辯,不如就由你代表法蘭西走一趟,讓梅特涅俯首稱臣吧!”
聯軍是這麼容易組織的麼?在計劃不暴露之前,忽悠普魯士參加是沒有問題,葡萄牙、比利時、荷蘭、撒丁王國向來唯英國人馬首是瞻,要他們出兵也不難。
瑞士一個中立國吃飽了撐著,幹嘛要出兵得罪近在咫尺的奧地利呢?奧地利的壯大與否,和西班牙人根本就沒有利益關係,他們憑什麼趟這一潭渾水?
拿破侖三世可不想到了最後由法蘭西來當這個冤大頭,萬一奧地利人不屈服,戰爭打了起來,他上哪兒哭去?
打仗也是要死饒,平常時期拿破侖三世是不四,可是在和俄國人開戰的同時,再和奧地利開戰,他還沒有瘋。
托馬斯胸有成竹的:“陛下,請放心,幹涉聯軍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
瑞士、荷蘭、比利時可以獲得部分德意誌地區的領土作為回報,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海外殖民上可以受到回報。
隻要我們兩國立場一致,他們是不敢拒絕我們善意的。
一旦奧地利人選擇戰爭,皇家海軍就會封鎖亞得裏亞海,切斷他們的海外貿易通道。
考慮到實際情況,我認為奧地利政府屈服的可能性非常大,隻要我們露出了組成聯軍的意思,他們就會妥協。
況且,我們也不是要一棒子打死,比如奧地利人已經占領的巴伐利亞王國,就可以讓他們吞並。
倫敦政府隻是想要拆散俄奧聯盟,並沒有想要讓俄奧同盟變得更加緊密,因此武力幹涉隻是最壞的打算。
假如我們做出了武力幹涉的舉動,陛下,你覺得俄國人會如何自處?
他們是冒險出兵和奧地利聯手進攻普魯士王國,還是在近東地區和我們對峙,口頭上支持奧地利呢?”
聽了托馬斯的解釋,拿破侖三世隻感覺驚雷滾滾,英國人算計的東西太多了。
幾乎是把歐洲所有的國家給一網打盡了,除了北歐的丹麥、瑞典距離毛熊太近,實在是拉攏不過來外,別的國家都被逼迫站隊了。
縱使俄奧同盟依然存在,大部分歐洲國家都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麵,擁有海權就是這麼牛。
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海軍強國聯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三個殖民地國家,根本就沒得選擇。
比利時是地理位置決定了,必須要抱英法的大腿;撒丁王國想要向奧地利複仇;瑞士和哈布斯堡王朝有宿怨,要是再得罪了英法,根本就混不下去。
拿破侖三世冷冷的:“既然如此,那麼這項計劃,就由我們兩國一起提出來好了。
俄國人那裏還是由托馬斯先生走一趟吧,隻要俄國饒態度不夠堅定,這項計劃就成了。”
托馬斯麵無表情的:“陛下莫忘了,分割德意誌地區的計劃,就是俄國人提出來的,想必奧地利人知道了這份計劃後,臉色一定會很精彩。”
拿破侖三世不甘示弱的:“前提條件是普魯士人不知道我們後續的計劃,不然他們選擇和奧地利聯手瓜分德意誌地區。
到時候,這所有的計劃都變成了泡影。普奧兩國同時壯大,貴國在德意誌地區的利益不保,未來還要增加一個競爭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