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奧地利發出戰爭宣言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為戰爭不可避免,結果巴伐利亞饒做法,成功的將戰爭變成了武裝遊行,和平統一的曙光再次出現。
談判還沒開起,符騰堡政府就已經壓力山大。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公開表示,如果統一戰爭爆發,他們是不會幫助政府作戰的。
為了不讓巴伐利亞政府舊事重演,符騰堡王國自然是屈服了,隻要奧地利能夠搞定國際壓力,那麼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1853年7月11日,尚未成立的水貨神羅帝國已經出現了:奧地利、巴伐利亞、巴登、薩克森、符騰堡五個邦國了。
南德意誌地區,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統一,費利克斯在在前往黑森-達姆施塔特的路上,法蘭克福自由市已經宣布加入神羅帝國了。
這個時候,準備幹涉的英法俄等國已經達成了協議。7月6日英法俄三國聯合發表了聲明,宣布近東地區停戰一個月。
次日,包括英、法、俄三國在內歐洲十二國發表了聯合照會,要求奧地利停止德意誌統一的行動。
沒有任何威脅的語言,就這一份兒照會,奧地利就不得不停止統一的步伐,好在這個時候弗朗茨的目標已經完成了。
剛剛出現統一曙光的德意誌地區,立即陷入了一片哀嚎,很多人無奈的發現統一還是遙遙無期。
普魯士王國這次也出現在了幹涉國家之中,弗朗茨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好意外的。為了利益背上些許罵名,又算得了什麼?
反正現在他們的名聲都被搞臭了,破罐子破摔,腓特烈-威廉四世不介意再被人多罵幾句。
如果普魯士王國不參加這次行動,可以肯定這次德意誌地區的瓜分活動,就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扶持普魯士對抗奧地利?這麼好事,在夢中想想就行了。
英國表示漢諾威是自家的弟,不能夠放棄,不然老大的麵子往哪裏擱?製衡奧地利,法國人和俄國人還不夠麼?
法國人表示,老子還不傻,有奧地利這個競爭對手還不夠,現在還要在增加一個麼?
俄國人表示,可以,精神上支持你,要實際利益自己爭取去,俄羅斯不傻。
歐洲的利益就這麼大,普魯士人要是多拿一份,就意味著別人要少拿一份。
哪個白癡願意,把自家的利益拿出來,培養一個對手起來?
地理位置已經決定了,普魯士王國一旦崛起,就是大家的競爭對手。因為現在留給普魯士王國的肉已經不夠了,他們隻能去搶去奪。
製衡奧地利?把德意誌地區一拆分過後,奧地利擴張的腳步就被擋住了。
西邊是法國人,東邊是俄國人,北邊是普魯士,南邊是巴爾幹半島,西南地區的撒丁王國是英國饒弟,意大利地區的其它邦國本來就是奧地利的弟,根本就下不了嘴。
奧地利能怎麼選擇?哦,還有一個要啥沒有啥的瑞士,除非維也納政府腦子集體進水了,不然就不會對歐洲脊梁有興趣。
按照俄國人提出的計劃,奧地利要麼原地不動,想要擴張就出去搶殖民吧!
這個英法真的不慫,在海外競爭奧地利還真不是對手。地理位置決定了,奧地利在海外殖民上然處於了劣勢地位。
隻要在海外發展殖民地,就被英法卡著脖子,不和大家搞好關係,就不要想有什麼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