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地區的邦國雖然,可是聯合起來實力並不弱,如果不讓他們和奧地利相互消耗實力,法蘭西的機會在哪裏?
拿破侖三世想要做漁翁,從利益上已經決定了英法的立場是背道而馳的,親密配合是不存在的。
……
法蘭克福
要不要出兵,這是一個難題。
出兵幫誰,又是一個難題。
費利克斯首相的忽悠不是沒有意義的,至少法蘭克福的資本家們認為統一的德意誌更加符合大家的利益。
淺水裏麵養不起蛟龍,法蘭克福的資本家們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要擁有更大的市場。
利益永遠是最好的催化劑,對於重建神羅,他們半點兒意見都沒櫻反正都是自由市,變成自治市也無所謂。
不光是他們,德意誌大部分自由市都在猶豫,費利克斯首相描繪的藍圖太美妙了,讓資本家們欲罷不能。
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原因非常的現實,在奧地利資本家的地位太低,不符合他們的心裏預期。
對費利克斯的許諾,很多人都在懷疑,神聖羅馬建立過後,這些條件能不能兌現。
“幹大事而惜身,見利而忘義。”
用來形容他們是最貼切的。
……
巴登
作為巴伐利亞最堅挺的盟友之一,1830緬巴登王室絕嗣,巴伐利亞王國差點兒兼並了巴登大公國,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在列強幹預下失敗。
這點兒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兩國之間的關係,最多也就王室之間有點兒不滿。
要不要出兵幫助巴伐利亞,成為了路德維希二世的難題,或者是他弟弟弗裏德裏希親王的難題。
沒有辦法,到了近代歐洲王室仿佛受到了詛咒,爛七八糟的爛事一大堆,路德維希二世患有微弱的精神疾病。
沒得,這種病隻要患上了,無論輕重,都沒有人敢讓他繼續執政了,誰也不能夠保證他做決策的時候,思想是正常的。
“巴伐利亞人求援了,我們要不要立即出兵救援?”弗裏德裏希親王問道
“殿下,現在不是出兵的好時機,奧地利人是有備而來,光憑我們的實力根本就救不了巴伐利亞。
最好是和各國聯合行動,要是冒然參戰,搞不好會損失慘重。”首相沃爾茨回答道
巴伐利亞王國是一定要救的,唇寒齒亡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可是怎麼救就要講究技巧了,要是操作不好把自己搭進去了,那就虧大發了。
內政大臣約翰內斯補充道:“不光是如此,國內民眾的態度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大部分國民對巴伐利亞都沒有好福
自從巴伐利亞政府的三國內閣計劃提出來後,很多民間激進團體都要求政府和他們斷交。
現在消息還沒有傳開,一旦消息擴散,民眾們反對政府出兵的可能性非常大。”
奧地利重建神羅的計劃非常有欺騙性,不要是民眾,就算是很多邦國政府都被騙了過去,巴登政府也不例外。
現在窮圖匕見,政府高層可以很快轉變觀念,但是普通民眾不校很多人會先入為主,認為奧地利發起這場戰爭是正義的。
摸黑巴伐利亞政府,可不光是奧地利的功勞,更多還是民眾們自發的。誰讓巴伐利亞政府提出的德意誌統一計劃,令他們不滿呢?
在很多民族主義分子看來,德意誌統一是必然的,巴伐利亞政府就是反對國家統一的毒瘤,打掉了他們,就是邁出了國家統一的第一步。
弗朗茨有意引導的這種觀念,這個時候已經發酵。巴登政府不可能和民眾們唇亡齒寒,了也沒有用。
大部分民眾都希望德意誌統一,巴登政府也沒有那麼得人心,大革命時期巴登大公國一度還建立了共和政府,還是靠普魯士人幫忙鎮壓的。
當然,現在他們進行了社會改革,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有沒有德意誌統一重要,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