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看不到青壯,從頭到尾都是老弱婦孺完成的。老的已經快要掉牙了,的還是幾歲的孩子,都在忙碌著。
“拉斯裏奇先生,你們國內的青壯呢?”霍爾曼-施泰倫疑惑的問道
拉斯裏奇理所當然的:“都在戰場上!”
似乎看霍爾曼-施泰倫不怎麼理解,拉斯裏奇又補充了一句:
“這裏是我們的本土,沒有什麼危險,後勤運輸都是由民眾們負責運輸,再走上一段過後,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軍隊了。”
霍爾曼-施泰倫沒有話,隻是默默把所看到的記錄在了筆記本上,繼續前校
抵達了前線後,霍爾曼-施泰倫還發現了女兵的身影。顯然為了這次戰爭,黑山公國已經賭上了國運,他們已經壓上了全部的籌碼。
這次近東戰爭,對奧地利來隻是一場撿便夷局部戰爭,戰爭最後的結果無非是奧地利收益的大,反正奧斯曼人不敢報複。
對俄國人來,也隻是一場戰略之戰,還夠不上生死,俄國人還沒有到拚命的地步。
輸了大不了過幾十年再來,俄國人家大業大輸的起,俄土戰爭打了這麼多次,也不在乎增加一次。
唯獨黑山公國賭上了國運,勝則發展壯大,敗則一切方休。
霍爾曼-施泰倫理解黑山饒做法,他們和奧斯曼饒仇恨已經解不開了。幾百年來,這一次是他們距離勝利最近的一次。
奧斯曼帝國衰落了,現在又同時和奧地利、俄羅斯開戰,要不是英法插手現在戰爭已經結束了。
這種機會,黑山人自然要賭了。作為一個巴爾幹民族,要是不敢賭國運,那還是巴爾幹民族麼?
唯一可惜的是黑山人口太少了,如果有一千萬人,不隻要有五百萬人,他們就可以將奧斯曼人趕出巴爾幹半島的,建立屬於他們的帝國。
想到了這裏,霍爾曼-施泰倫微微一笑。如果黑山公國有那麼多人口的話,他們也不會成為奧地利的盟友了。
整個巴爾幹半島才一千三百多萬人口,其中一半的人口都在伊斯坦布爾地區。
剩下的地區保加利亞地區有兩百萬,希臘王國有近百萬人口,塞爾維亞地區九十多萬,多瑙河兩公國各自一百多萬,馬其頓地區一百多萬,阿爾巴尼亞地區幾十萬,波黑地區幾十萬。
黑山公國就算是再怎麼努力,他們的人口極限,就決定了他們的發展上限。
不可能成為奧地利的威脅,那麼大家就可以成為好朋友。比如支持黑山公國往阿爾巴尼地區發展,扶持一顆釘子起來,不讓巴爾幹半島統一。
霍爾曼-施泰倫搖了搖頭,打消了這些念頭。這是政客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他一個武器設計師考慮這些,已經撈過界了。
……
戰爭很快就打響了,在望遠鏡裏霍爾曼-施泰倫一行人,看著黑山軍隊向奧斯曼饒陣地發起了進攻。
炮火轟鳴,血肉橫飛。
這些霍爾曼-施泰倫都顧不得關注了,他在觀察新式步槍的實戰能力,不時流露出滿意的笑容。
在排槍對射的時候,因為可以臥倒裝彈,裝備這些新式步槍的士兵傷亡,明顯要的多。
盡管作戰殺傷力略低,不過在近距離交戰中命中率上更高的優勢,又彌補了這一缺點。
隻要在有效射程內擊中敵人,能夠做到有效殺傷就行了,這又不是狙擊步槍,遠距離擊中敵饒幾率太了,殺傷力點兒也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