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於支氣管黏膜上皮,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報道,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5個國家和地區的肺癌已居男性惡性腫瘤的死亡原因之首。我國肺癌發病率將在相當長時期內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吸煙、工業廢氣和大氣汙染以及機體的內在因素等方麵有關。肺癌的早期臨床表現有輕有重,其症狀輕重和出現的遲早取決於腫瘤發生的部位、大小及發展程度,一般為中心型出現症狀較早、較多,周圍型則較晚、較少。肺癌按組織學分類,有鱗狀細胞癌、腺癌、未分化癌(包括大細胞癌、小細胞癌)、細支氣管肺泡癌等。肺癌的早期症狀有刺激性幹咳、血痰、胸痛等,另有15%~20%的患者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多為腫瘤引起支氣管阻塞,產生炎症而發熱;也可因癌組織壞死,癌性毒素吸收引起發熱。
早期發現
(1)危險因素:①大氣汙染:城市工業廢氣是引起肺癌的重要原因。②長期大量吸煙或被動吸煙。③職業因素:各種粉塵化學物質的職業性接觸,如石棉、瀝青、煤焦油、鉻、砷、鎳以及鐳等。④慢性阻塞性支氣管炎。
(2)早期信號:①持續性幹咳:90%的肺癌病人早期有此症狀。②痰中帶血:間歇性咳嗽,痰中帶有血絲。50%的患者早期有此症狀。③胸痛:間歇性發作,部位不固定。④肺炎或支氣管炎反複發作。
(3)早期發現:①了解肺癌的早期症狀,如久治不愈的咳嗽、咯血和胸部隱痛,特別是40歲以上者。②慢性咳嗽者當咳嗽變為刺激性幹咳,痰中帶血,或在某肺葉、肺段反複發生肺炎。③肺結核病人經正規抗結核治療無效,X射線發現病灶陰影進行性增大,有節段性肺炎或肺不張及偏心空洞者。④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者、工礦職工、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以及有家族腫瘤病史者,應列為肺癌重點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檢查一次。⑤有非特異性全身性皮膚、神經、內分泌表現者,如肥大性骨關節病、杵狀指(趾)、肌無力樣綜合征等患者。
(4)預防措施:①戒煙和避免被動吸煙。②減少“三廢”汙染,搞好環境衛生。少接觸、少吸入有致肺癌作用的物質。③及時治療肺部炎症。④經常食用具有防癌抗癌的食物,吸煙者尤其應多食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
治療方案
小細胞肺癌對於化學治療的敏感度較高,多選用化學治療加放射治療、手術及中藥治療;非小細胞癌則首選手術,然後才是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中藥治療,並且非小細胞肺癌對於化學治療的敏感度偏低,一般化學治療的效果較差。
(1)手術治療:凡是確診或擬診為肺癌無轉移者,均應及時采取手術切除。術後平均5年生存率可達25%~40%,如果手術後再配合中醫治療,術後5年的生存率可提高到50%~80%,所以手術隻是癌症治療的第一步。常用的術式有:全肺切除,肺葉切除,袖形肺葉切除,肺段切除,瘤塊切除。手術切除的原則為徹底切除原發病灶及相應的各級淋巴結,並盡可能保留正常的組織。
(2)放射治療:放射線對癌細胞有殺傷作用。對小細胞肺癌效果較好,其次為鱗癌和腺癌。因單純放射治療效果不滿意,故常配合中醫療法。
(3)化學治療:小細胞肺癌對化學治療有高度反應性,故化學治療為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鱗癌次之,腺癌較差。同時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有的病人有輕微的惡心嘔吐感,而有的病人甚至會出現骨髓抑製,白細胞下降,導致化學治療無法正常進行,所以化學治療需要配合中醫治療,以減輕化學治療的副作用,提高化學治療的效果,所以說在癌症的治療過程中隻靠某一種療法能治好癌症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