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企業職工共同的價值觀念以及工作作風、道德準則的集中體現。是大慶企業文化的核心。其主要內容有:發憤圖強,自力更生,以實際行動為中國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無所畏懼,勇挑重擔,靠自己的雙手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一絲不苟,認真負責,講究科學, “三老四嚴”,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忘我勞動,為國家分擔困難,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獻身精神。概括地說就是“愛國、創業、求實,獻身”精神。
鐵人精神
“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裏去”,“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拚搏精神;
為革命“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
“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幹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對技術精益求精,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
“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幹的高尚情懷;
“當了幹部還是鑽工”,“決不能特殊,決不能高人一頭”,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永做普通勞動者的高貴品格;
熱愛同誌、關心同誌、千方百計解決群眾疾苦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
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科學技術的高度自覺性。
這一精神是王進喜樸素的階級意識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為新中國石油工業奮鬥中的升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共產主義思想照耀下的結晶,是“鐵人”自身的品格與許許多多石油戰線先進人物精神境界的融合。它作為大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力量。
為國分憂,為民爭氣
大慶人最基本的價值觀念,是大慶精神的首要內容。
它產生於大慶石油會戰的初期。當時,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撕毀合同,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非常迫切。在這種形勢下,4萬多人的會戰隊伍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裏,一下子集中到了草原覆蓋、沼澤遍地、隻有幾百戶人家和幾處牧場的薩爾圖地區。生產方麵,設備不齊全、不配套,汽車、吊車缺少。生活上,無住房、無床鋪,糧食定量不足。麵對重重困難和矛盾,會戰初期黨的臨時辦事機構——石油工業部機關黨委作出了《關於學習毛澤東同誌所著〈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決定》。廣大會戰職工圍著篝火學“兩論”,對各種困難和矛盾進行反複的討論。
1960年3月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的鑽井隊長王進喜在學習“兩論”時,聯係自己1959年參加全國勞模會在北京看見的一件事說:我看到北京街上跑的汽車有的背了個大包,就問別人,人家說因為我們國家缺少汽油,燒的煤氣。我一聽,心裏真難受,我們這麼大個國家,汽車沒汽油燒還得了!我是一個石油工人,讓國家作這麼大難,還有臉問!會議期間聽說東北發現了大油田,當時就找到部領導申請到這個油田工作,恨不得一下子到大慶,把大油田拿下來,把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裏去,非為黨、為中國人民爭口氣不可!石油工業部機關黨委宣傳王進喜這個典型,推動“兩論”學習活動,很快在會戰隊伍中形成了統一的思想:“我們石油資源太少,產量太低,技術落後,不能滿足國家需要,是當前壓倒一切的困難,是所有矛盾中的一個最主要的矛盾。……從國家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來看,上的話,無非是石油職工多流些汗,多吃些苦,這是局部的、第二位的困難。因而,上有困難,不上就更有困難。”基於這樣的認識,油田廣大職工下定了“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