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恢遠
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重要意義
十七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勝利而奮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時代精神的靈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包括兩方麵: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七大報告第一次科學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就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有著非常重大的理論意義以及直接現實實踐意義和長遠意義。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就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
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社會主義理論在地球上出現已經有400年的曆史。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現在已經有160年的曆史。俄國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製度國家到現在已經有90多年的曆史。但由於各種極為複雜的社會曆史原因,原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1991年解體了。中國在1956年建立社會主義製度,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已經有50多年。鄧小平在1982年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到現在已經26年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經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個階段日趨完善,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同時又將這條路線發展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生產力觀點和生產力標準理論,同時又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生產力標準作為衡量改革開放成敗的標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基本原理。同時又根據中國實際,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中國,解決這兩對社會基本矛盾,必須也隻能通過改革,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公有製原則,同時又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實行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同時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並存的分配製度。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共同富裕的原則,同時又從中國實際出發,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靠科學技術、合法經營,靠地域優勢,靠各種機遇,合法合理地先富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持了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原則,同時又從中國實際出發,實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實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的治國方略。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和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共產黨領導的原則,同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了馬克思關於把“執政黨”建設成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理論。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社會主義本質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論、科學發展觀本質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的理論。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三個有利於”標準理論,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和標準、生產力觀點和標準、人民群眾觀點和標準的理論,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
2.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興衰成敗的曆史經驗教訓的總結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製度國家。十月革命後,當時全世界主要帝國主義國家聯合起來,對俄國進行武裝幹涉,企圖把社會主義“新生嬰兒”扼殺在搖籃中。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和人民打敗了帝國主義的武裝幹涉,根據俄國實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但是列寧過早逝世,來不及搞清楚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如何在俄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斯大林在蘇聯執政了30多年,他領導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工業化,把蘇聯從一個原來落後的國家,建設成一個世界上強大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成為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功不可沒,永載史冊。但是,在斯大林執政的30年裏,沒有很好地把馬克思主義俄國化,沒有完全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在政治上實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左”的政策,在政治體製上實行高度集權,缺乏社會主義民主;在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埋下了蘇聯以後解體的內因。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又沒有實行正確的改革,結果蘇聯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解體了。這是一個十分慘痛的曆史教訓。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功地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被實踐證明正確的、成功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實踐證明,隻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才能避免重蹈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運動失敗的覆轍。
3.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對新中國成立後前三十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麵經驗教訓的總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從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就一直在為尋找救國圖強的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奮鬥,結果都失敗了,這就證明了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直到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才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征程。但是,由於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缺乏深刻認識,導致一個時期內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過程曲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總結了建國後前30年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毛澤東等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但是由於沒有完全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一度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遭受了重大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通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終於認識到必須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展社會主義。於是,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標誌著黨開始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道路。此後,黨的曆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鮮明的主題。十七大報告重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就是表明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的中國共產黨人將會繼承鄧小平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