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對壽命的影響
有專家對引起人類死亡的常見病作統計,發現肥胖者和正常體重者的死亡率有明顯的差別。肥胖症容易導致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是加速人體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單純性肥胖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體重者明顯縮短。研究表明:45歲以上的男子,當體重超過正常體重的10%之後,體重每超重1磅(1磅=0.454千克),壽命就要縮短29日。
肥胖症對心腦血管的影響
肥胖症患者心腦血管患病率明顯高於體重正常人。過多的脂肪組織容易沉積於心包膜,影響心髒的舒張和收縮活動。全身皮下脂肪沉積量增加,為維持末梢血液供應,心髒排血量增加,從而加重了心髒負擔。日久可引起心髒肥大,最終發生心絞痛、心力衰竭等。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而這些都是引起冠心病、中風的危險因素。
肥胖症對呼吸係統的影響
身體脂肪含量過多,人體的耗氧量必然增加。嚴重肥胖症患者,由於其胸壁與腹部脂肪過多,呼吸活動受限,肺泡通氣不足,可出現呼吸困難、四肢乏力、大腦缺氧、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血液黏度升高、心髒負荷加重等表現,易導致肺心綜合征。
肥胖者在睡眠中的“鼾聲如雷”,是因為在熟睡中咽後壁肌肉及舌根阻塞後咽部,氣流通過時摩擦而產生響聲。這類肥胖者容易出現缺氧現象。
肥胖症對抵抗力的影響
體重正常的人免疫功能較強,抵抗力較強,就不容易生病。肥胖症患者機體內的微量元素(如血清鐵、鋅)的含量都比體重正常的人低,影響免疫功能。所以,肥胖症患者較體重正常的人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肥胖症導致多種疾病
男性肥胖者的膽石症、膽囊炎發病率較正常人高2倍,女性肥胖者較正常人高了近3倍。體重負荷增加易引起腰椎前彎、椎間盤損傷等。中年以上肥胖,各個關節易較早發生退行性改變經常有腰痛、背痛和關節疼痛等症狀。肥胖症可加重已有的骨關節炎、扁平足、下肢靜脈脈曲張、腹疝和膈疝等疾病,還可並發增生性脊柱炎、髖關節炎、膝關節炎等。肥胖人者痛風和某些腫瘤的發病率也比體重正常人高。子宮內膜癌與肥胖的關係更為密切。肥胖還可引起脂肪肝、胰腺炎。
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
人體所需水分的來源,一是直接飲水,二是吃粥、湯、水果、青菜等含水量多的食物。每人每天至少要攝入水分2500毫升左右,肥胖者還要增加水的攝入量。人體如果缺水,就會導致脂肪代謝減慢,造成脂肪堆積。水分能促進體內脂肪代謝,抑製食欲,利尿排液。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纖維素又稱植物纖維、粗纖維,其減肥作用主要表現為:滿足飽腹感;減少脂肪吸收;起天然緩瀉作用。當纖維素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在胃裏吸水而腹脹,產生飽腹感,纏裹部分脂肪並帶出體外,同時形成緩瀉,達到減肥目的。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油中不含纖維素,惟有粗糧、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中才含纖維素。海帶、竹筍、魔芋等食品中所含食物纖維在胃裏停留時間較長,可減輕饑餓感,減少進食,有利減肥。
多吃促進排便的食物
人體如果大便通暢,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縮短,可增加糞便中類固醇的排出。很多含纖維和水分的蔬菜、水果就有增強腸蠕動、伸直排便的作用。
多吃利尿耗熱的食物
人體水分是以小便和出汗為主要排泄途徑的。雖然小便不能減去體內脂肪,但能帶走一部分熱量。利尿食物有綠豆、冬瓜、蘿卜等。具有出汗耗熱功能的食物主要有辣椒、大蒜等,食用這類食物後,可通過蒸發熱量來消耗一部分脂肪,有一定減肥功效。
減少糖類攝入
糖類易被吸收,迅速進入血液使血糖濃度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加。而胰島素的急劇大量分泌又使,人出現饑餓感,必須依靠進食來充饑,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高糖食物既含有大量熱能,又使人多食,所以使人發胖。采用持續低熱量飲食法來減肥,主要是限製糖的攝入,減肥效果較好。
減少脂肪攝入
脂肪所含的熱量雙倍於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動物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它不僅會使人體發胖,而且會提高動脈粥樣梗化、冠心病的發病率。所以一切肥肉、肥禽、重油糕點、全脂牛奶、巧克力、奶油甜食、油炸食品和牛排等均應少吃。植物油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也不可過多食用。有一些從事腦力勞動和中等體力勞動的肥胖者,采用節食減肥法,選擇低熱量正常食譜,對保持營養均衡、減輕體重有一定效果。
此外,少吃或不吃零食,不要暴飲暴食,進食應細嚼慢咽。注意飲食的種類和營養成分的合理比例,減少鹽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