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1 / 1)

中國古代把人按身份劃分為九流,複雜一點的還有什麼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釋迦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龍天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燒鍋(酒廠,封建時代曾是最大廠家)六流當(當鋪)七商(商賈)八客(莊園主)九莊田(農夫)。這一說法似是受了道家田園情趣的影響)

中九流:一流舉子(舉人)二流醫(醫生、郎中、大夫、藥房先生)三流風水(風水先生、陰陽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書畫)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圍棋,標誌文人)

下九流:一流巫(畫符念咒招神驅鬼的南方巫師)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體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頭的(挑擔走四方的理發師)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戲子(各類演員)八叫街(乞丐)九賣糖(吹糖人的)

除了職業性的敬神思想所形成的禁忌習俗外,戲業藝人還立有許多行規、習俗、規定了一係列的行為禁忌。

戲業藝人靠演唱藝術吃飯,因而對技藝特別看重,有“江湖一點訣,不對妻兒說”的規矩。如果一定要傳的話,也是“傳男不傳女,傳媳婦不傳閨女”,生怕藝業傳到了外姓人家中,砸了自己的飯碗。說書唱戲的,不能“父子門”要另外拜師投門,未經投師學藝的,不能行藝。

舊時,說書唱曲的藝人有盤道問師門的習俗。如果沒有拜過師就行藝賣唱,同行人見了可以攜家夥,攆場子,把人趕開,不準其行藝。戲班裏收徒,規矩更大,常常是閉門教演,禁人窺視。

藝人不能臨場推諉,臨場告假。禁忌在班思班,在班結黨。演出時,不能誤場,扮戲禁忌耍笑,不能懈怠,不能出紕漏,不能當場陰人,不能笑場。禁忌“搜台”、騷台(禁忌在台上偷看女人)。扮戲忌“行頭”穿著不正確,俗有“寧穿破,不穿錯”的說法。另外在扮相和演唱技巧方麵還有許多禁忌,均屬專業技藝方麵的,如“淨行不得忝彩條,貼行不得赤背,生行忌落髯口”、“忌倒音均韻,忌噴字不真,忌慌腔西調,忌板眼眼欠勁”等,後場、後台也有許多規約。後台忌亂闖亂撞,亂躺亂坐,亂動亂摸。祖師龕、鑾駕、供桌、道具忌碰砸損壞,各種衣箱、盔箱都要按行當分類,不能隨便亂坐。

俗有“坐箱不亂行”的說法。隻有醜角(小花臉)可以隨便坐,但也忌騎坐於兩箱之間。平時麵具要用布帛掩蓋住,不能讓演戲的藝人看見。禁忌,戴著麵具照鏡子。不準演員坐在九龍口處,忌亂敲邊鼓堂鼓等一切響器。忌說傘、更、夢等不吉語,忌“犯快”(“放快”)。後台不得張傘,不準弈棋,忌合掌、搬膝。晚上忌夜不歸宿。忌不卸裝就入睡。忌夜晚串鋪。睡覺時,忌鞋尖朝往放置,否則將會被班主解雇。

日常生活中又忌養鴿、養貓。“鴿”諧音“擱”字,恐於演戲行藝不利;貓吃鼠,恐於灰八爺(老鼠)不利,忌學公雞叫,恐壞嗓子。吃飯時,同行當的同坐一席,不能亂串。隻有醜角(小花臉)可以串桌吃菜。吃飯忌吃泡饃,俗以為對戲班不吉利。

我們這個故事就是戲班發生的故事,這個戲班不同於傳統上的戲班。戲班雖然是下九流的行當,但好歹也是塵世間的行當。但這個戲班表麵上也是為塵世間的人唱大戲,但他們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為陰間唱鬼戲。唱鬼戲解決塵世間解決不了的事情,那麼接下來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