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記(1 / 1)

這本書最早醞釀於2008年秋冬之際。

當時,組織部最繁忙的工作時段尚未結束,我也受聘為一家電視台做每周一期的“時事評論”節目,正是手忙腳亂的時候。縣委領導同誌找到我,讓我為幹部們搞個道德修養方麵的培訓,我很快就答應了。但是在準備講稿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不是單純的講個課那麼簡單。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培訓對象的特殊性。第一,他們是在實踐中經受過鍛煉的成年人,有了相當的生活閱曆、社會資曆和人生經曆;第二,他們是受組織多年培養的幹部,有著較為豐富的知識積澱、經驗積累和人生感悟積存;第三,他們由於工種、行業、級別的不同,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工作經曆、知識結構和生活體驗。培訓對象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的關鍵性。也就是說,我的講稿內容,必須“先做大,再提純”的講課方式,必須和他們有效溝通、引起共鳴。

培訓很成功,效果出奇的好。在培訓的過程中,不少同誌提出,總覺得張校長(老師)意猶未盡,能不能把講稿變成一本書?之後,就在我把講稿變成書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培訓班又邀我去講課,縣內的,縣外的,還有市委黨校的。在這個過程中,書稿的內容、架構也逐漸成熟了。

我為自己能在不惑之年完成自己第一本著作感到非常慶幸。

在慶幸之時,首先讓我來感謝我的父親及我的太太。父親為本書的書名和結構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我的太太在日常生活中付出了辛勤勞動承擔了應該由我承擔的家事,讓我安心寫書。

與此同時,真正感謝我的恩師蔣正華教授多年來對我的教誨和幫助。從二十一年前,我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第一篇學術論文開始,他就一直期待我能做成點事情。

還有非常感謝商丘市委黨校的李清江副書記、苗宏處長,感謝民權縣委的姬脈常副書記、縣委組織部的李清瑋部長和張昌展副部長,他們給我的支持和鼓勵,使我能堅持寫成這本書。

特別要感謝國務院僑辦的張魯卿處長和商丘師範學院的姚潤田博士,他們為這本書的出版多方聯絡。特別是張魯卿處長,沒有他的支持和幫助,就不會有這本書麵世!

感謝華文出版社的編輯和工作人員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苦勞動。書中引用和選錄了一些相關文章,在此一並向作者致謝。

張鳳池

201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