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省工商聯(四川省商會)簡介
四川省工商聯(四川省商會)成立於1953年8月,是中共四川省委領導的由工商界組成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是黨和政府聯係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製經濟的助手,是四川省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單位之一。根據2002年機構改革方案,機關內設辦公室、研究室、會員處、經濟處、聯絡處、維權處6個職能處室,近年又根據工作需要增設了宣教辦、社扶辦,共有幹部職工53人。主要任務是團結、服務、引導、教育廣大非公有製經濟人士,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自成立以來,四川省工商聯始終圍繞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曆史階段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在會員和政府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改革開放以後,四川省各級工商聯組織切實發揮優勢,積極參政議政,維護會員合法權益,深入推進光彩事業並開展各項公益活動,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非公有製經濟代表人士隊伍,全力引導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受到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廣大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肯定。
進入新世紀,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在全國工商聯、省委統戰部指導下,四川省工商聯紮實履職,奮力作為,積極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圍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做貢獻。2008年至今,全省非公有製經濟年均增加值1000億元以上,已占據全省經濟總量半壁江山,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工業強省的重要支撐;全省非公有製經濟人士隊伍不斷壯大、影響提升,示範效應日益明顯,成為科技創新的實踐者、富民興川的建設者、構建和諧社會的參與者。據統計,2010年全省非公有製經濟總產值首次突破9000億元,占全省GDP總量5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5%;上繳稅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約占全省財政收入50%;36萬餘戶非公有製企業、218萬餘戶個體工商戶吸納從業人員765萬餘人,近年解決了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口。
“中央16號文件”下發和全國加強和改進工商聯工作會議召開後,推動工商聯工作迎來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全省21個市州工商聯和181個縣(市、區)工商聯組織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掀起學習貫徹中央、省委文件、會議精神新高潮。
(二)四川省工商聯(四川省商會)主要職能職責
《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四川省商會)機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川委廳[2002]9號)對四川省工商聯的職能職責有明確規定,如“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四川省商會)是中共四川省委領導的由工商界組成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是黨和政府聯係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製經濟的助手”、“將原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承擔的引導私營經濟發展的職能交省工商聯”等。根據機構改革方案,四川省工商聯機關內設辦公室、研究室、會員處、經濟處、聯絡處、維權處6個職能處室,近年又根據工作需要增設了宣教辦、社扶辦。此外,還依托各處室設立了信息中心和 “參政議政委員會”、“教育培訓委員會”、“經濟技術委員會”、“法律谘詢委員會”、“海外聯誼委員會”、“直屬會員聯誼委員會”、“女企業家商會”、“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委員會”等。
承擔的主要工作任務包括:
1.參與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大政方針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的政治協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參政議政。
2.引導會員積極參加國家經濟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完善,促進社會全麵發展。
3.做好工商界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薦工作。
4.指導同業公會和行業商會等專業組織的工作。
5.發揚自我教育的優良傳統,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對廣大會員實施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6.代表並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意見、要求和建議;為會員提供有關證明,協調關係,參與調解經濟糾紛。
7.引導會員把自身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個人富裕與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結合起來,把遵守市場規則與發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先富幫後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熱心社會公益亭業,積極參加扶貧光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