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

陳次昌

經過前後一年多時間的組織、采寫、編撰工作,這部填補了四川省工商界60年來曆史空白的《多黨合作在四川·工商聯卷》,終於擺在了我們麵前。

從1952年至今,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四川省工商聯自成立籌備處以來,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風雨雨和輝煌曆程。四川省工商聯(四川省商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四川省工商界組成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是黨和政府聯係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製經濟的助手。

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1949年8月《中共中央關於組織工商業聯合會的指示》,為有效地組織工商界人士積極投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重慶、自貢、成都等各地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在接收、改組舊商會、舊工業會和改造舊同業公會的基礎上,成立工商業聯合會。

1952年1月四川省工商聯成立籌備處,1953年6月26日正式成立。在此前後,全省各地均相繼建立了市、縣、區工商聯,地方組織170多個,吸納各類會員近10萬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四川省工商聯和各級地方組織在教育、推動私營工商業者遵守政府政策法令,反映會員的意見、要求,維護會員的正當權益,溝通會員與政府的聯係,協助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支援抗美援朝等方麵做出了積極貢獻。當國家進入經濟建設時期,工商聯積極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推動私營工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後,按照《工商業聯合會組織通則》和《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章程》規定,協助政府做好清產核資和人事安排、利潤分配以及對會員開展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分期分批舉辦工商界講習班,推動會員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加強對會員的思想改造工作。經過學習和實踐,工商聯大大提高了會員的思想覺悟,湧現了大批先進工作者和先進生產者,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1966~1976年,因為“文化大革命”之故,四川省工商聯和各級地方組織停止一切會務活動。

1978年後,黨和政府重申並落實了工商業者政策,四川省工商聯和各級地方組織逐步恢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了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四川省工商聯把“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作為行動綱領,積極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推動和指導各級地方組織開展經濟技術谘詢、智力支邊和工商專業培訓,組織會員開展專題調研、參政議政、獻計獻策、對外聯絡,在促進我國港、澳、台和海外工商社團、工商界人士的友好往來,為經貿合作牽線搭橋,引進科技項目,開發新產品,交流經濟信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