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笑天等。社會管理學概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2]竇玉沛。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

[3]黃舜。中國社會管理研究[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7.

[4]周小華,付平。社會組織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5]李培林等。中國社會和諧穩定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6]高誌仁,朱波。城鄉統籌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7]王和平,汪彩雲。政府轉型與建設和諧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8]何增科。社會管理與社會體製[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9]侯保疆。中國鄉鎮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0]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王陽。轉型時期地方政府定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毛壽龍,李竹田。省政府管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13]湯大華,毛壽龍。市政府管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14]徐勇。鄉村治理與中國政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15]金太軍,施從美。鄉村關係與村民自治[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

[16]周平,當代中國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7]陳瑞蓮。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基於廣東的實證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18]張緊跟。當代中國政府間關係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19]張誌紅。當代中國政府間縱向關係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0]張建偉。政府環境責任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21]俞可平。和諧社會與政府創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2]金國華,湯嘯天。信訪製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3]陳信勇,孫雲。社會矛盾多元解決機製理論與實踐[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

[24]梁川,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信訪分會。信訪學概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

[25]李宏勃。法製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信訪[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6]李培林。社會衝突與階級意識:當代中國社會矛盾問題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7]李瓊。政府管理與邊界衝突:社會衝突中的群體、組織和製度分析[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28]孫立平。博弈:斷裂社會的利益衝突與和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9]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0][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第8版)[M].張昕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