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8年秋天的那個下午,當李星雲走下手術台時,才突然感到一種內心深層次疲倦與孤獨向他襲來。
他今年35歲,身材消瘦皮膚白皙,人略略有點神經質。作為醫學院的一名高材生進入雲棲醫院工作一晃也就幾年過去了。初進醫院時的對未來的期盼與興奮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消亡了,剩下的就是無聊無聊加無聊,更談不上救死扶傷白求恩式的高大尚了。
雲棲醫院,是這個城市裏最高級的醫療機構了,位於一個四麵環山綠樹鬱鬱的山穀裏。由於雲棲醫院位於杭州雲棲小鎮是全球屈指可數的“達沃斯”級別的雲計算超級網絡孵化中心,所以醫院很早就配備了大理集團開發的世界頂級的量子超級生物數據服務器,這個服務器不僅通過數以億計的傳感器隨時監控著城市居民的心跳脈搏血壓等健康數據,一旦有波動異常第一時間可以發現報警,而且如果病情或傷害嚴重,還會立刻啟動潛伏在城市各地,隱身的數字無人救護車將病人送到雲棲急救室裏來救治,如果生命危險的無人救護飛機也會穿越過來抓取病人飛馳而去。人們後來住在醫院的主要目的居然是為了交友調養。雲棲醫院由於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成了世界各地患者的首選之地。
事實上,讓李星雲最無聊無聊的地方,首先就是這些所謂高科技部分,因為他發現他在醫學院學的近乎90%的知識都沒有了用武之地了。什麼解剖學,什麼病理學統統都不需要了。係統選修的中醫氣功療法也隻是用來自己養養生聊天用用。門診沒有了,超級計算機的海量數據及自動基因分析對病人的診斷精確度大大超越了人類。基本上病人還沒到雲棲醫院,在路上實際診斷報告就已經出來了,而且快速傳輸到超級診斷數據服務器,一部分也分發給到病人的家屬。8年西湖大學的醫學分院苦讀書現在看來居然就是一場無用功。更讓人悲催的是,診斷之後的治療也幾乎不再需要人的出現了,所有的配藥和開刀收費都是在超級計算機的監控下有條不紊的不知疲倦地推進著。而他能留下來竟然是由於他的天賦包括他在醫學院裏選修的腦神經網絡虛擬騰挪學,這門學科主要解決虛擬與現實混亂短路時大腦神經錯位導致昏顛證,唯有人類大腦這個複雜的不單純又富有情感且不依賴理性的部分才需要人的出現,而李星雲洽洽具備這樣的天賦。他能在大腦數以億計的神經網絡麵前準確憑直覺找到錯亂的匹配關係,然後小心翼翼地複原與貫通。麵對那些一天24小時幾乎20小時生活在超現實虛擬空間的患者,他的直覺常常能穿透般的呈現出他們錯亂前的虛幻場景,這也是救治的必要前提。
他的這個天賦,似乎在很小的時候就隱隱存在了,因為在他1歲不到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讓他整天擺弄網絡遊戲了,盡管母親在一旁不斷地嘮叨也無法阻止他的興致勃勃。由於他的這個天賦使得李星雲變成了雲棲醫院的搖錢樹,2025年開始那場虛擬空間技術革命完全打通了兩個世界的界限,人們戴著頭盔就完全可以進入任意一個他喜歡去的場景玩他喜歡玩的遊戲。由於相比現實社會反差太大太誘人了,所以滿世界出現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二十點”,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二十小時完全生活在網絡虛擬世界裏,開心著活動著,不知疲倦,而高營養壓縮營養物質能不知不覺輕鬆補充人體所需能量,連接帶振動傳感器能不定時地抖動人體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長期不動組織壞死。每天隻需要四個小時靜臥在快速調節器ST上,就能達到最佳的睡眠休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