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個體私營企業者沙建華

王紅東

沙建華簡曆

沙建華,男,藏族,現年48歲。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鏵尖藏族鄉長方村人,初中文化程度。現任肅南縣政協委員、縣工商聯副會長、省工商聯執委、鏵尖鄉長方村煤礦經理。

1951年——1957年孩童時期;

1958年——1967年在武威市上學;

1968年——1983年在家務牧;

1984年至今辦個體煤礦。

提起沙建華同誌,無論是在皇城草原還是在肅南縣個體私營工商界,都頗具知名度,因為他是全縣較早創辦個體私營企業者之一。

現任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政協委員、縣工商聯副會長的沙建華同誌,出生在該縣鏵尖藏族鄉的一個牧民家庭,由於從小家庭生活困難,使他小小年紀就拿起了牧羊鞭,也使他在以後的歲月裏逐漸理解了創業的艱辛,嚴酷的環境造就了他勤勞、善良、純樸的性格,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吹綠了肅南草原,也吹動了沙建華躍躍欲試的心。他依靠黨的富民政策,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向親朋好友借、向信用社貸,以5000元作為啟動資金,建起了一個日產原煤10噸的小煤窯,成為肅南縣最早興辦個體私營企業的業主之一。經過10多年的風風雨雨的拚搏和摔打,他的小煤窯現已擁有固定資產36萬元,流動資金5萬餘元,成為小有名聲的富裕戶,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站穩了腳跟。

沙建華小時候由於家裏弟兄們多,他成為家裏的一個主要勞動力,所以隻上完了初中。這些年來在他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深感沒有文化是不行的。他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個民族的發展與進步,沒有科學文化是不行的,我們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他富裕了但不忘資助教育。他給本鄉學校無償送煤30多噸,折合人民幣2萬多元。他還先後給縣一中、二中、民族中學等學校捐款累計3.3萬元,為希望工程捐資1萬元。他這種捐資助學的義舉在肅南草原被傳為佳話。

沙建華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的道理。他看到村裏集體經濟薄弱,就主動和村領導商議,由他自己出資為村裏開辦了兩個小煤窯,並積極聯係銷路。1997年村辦小煤窯產值達到510萬元,上交利稅4.5萬元,實現利潤3萬元,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又減輕了農牧民負擔。他還主動給有經營頭腦、能吃苦的牧民借錢,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先後幫助30多戶牧民脫了貧,走上了致富道路。對一些生活有困難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戶,他也慷慨地予以錢物相助。前幾年他又籌資5萬多元,在武威市辦起了一個物資流通公司,不僅為牧民群眾參與流通提供了方便,還安排了5名下崗職工。

沙建華致富不忘國家,他常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黨和國家的政策好,是黨的富民政策給了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今天我富裕了,但“飲水不忘思源”。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堅持照章納稅,從不拖欠。自1987年以來,他每年為國家納稅4萬多元,10多年來累計為國家上繳稅金40多萬元。他積極主動照章納稅,對其他個體私營企業主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受到了稅務部門的讚譽,多次被評為稅法宣傳先進個人,積極納稅先進個人,成為肅南縣個體私營企業主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