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人
劉玉春簡曆
劉玉春,男,1951年8月生,漢族,甘肅酒泉人,酒泉市泉湖鄉農民,小學文化。自小務農,1978羊他被推舉為生產隊糧庫保管員,並管理小鋼磨。1982年他用廢舊配件自裝了鋼磨,為群眾加工麵粉。1986年初,他幾經周折將一台全新的自動化麵粉加磨機改裝成功,辦起了麵粉加工廠。現已發展成一個擁有2組中型麵粉加工全自動配套設備、固定資產30萬元、流動資金15萬元、年加工量達2000噸的個體私營企業。多年來先後為本地教育、文化、鄉村公益事業等捐款達十數萬元。從1988年以來他多次被鄉村、地市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個人”、“三好個體戶”、“五星級文明個體戶”,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勤勞致富先進個體經營者”、“先進個體戶”稱號;1996年被中共酒泉地委、省政協酒泉地區工委授予“優秀政協委員”稱號;1998年2月被甘肅省光彩事業促進會授予“甘肅省光彩事業先進個人”稱號。現任省工商聯執委、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執委、市泉湖鄉頭墩麵粉廠廠長。
一
農民劉玉春如今有了一串耀眼的頭銜:甘肅省工商業聯合會執委、政協酒泉市第八屆委員會委員、酒泉市工商業聯合會執委、酒泉市泉湖鄉頭墩麵粉廠廠長……然而,叫得最多最響的還要數父老鄉親們對他發自內心的稱呼:“好人”!於是,“好人劉玉春”名聲大震。從地、市領導機關到部隊軍營,從學校師生到鄉鎮企業職工,城裏鄉下左鄰右舍,鄉團委、文化站、幼兒園、敬老院,凡是熟悉他的或是受他資助扶持過的人皆眾口一詞:“好人!”
二
這是個地道的西北漢子:墩實個頭,黝黑臉膛,有著戈壁漠風鍛造出的強筋健骨,更有邊陲水土養育出的男子所特有的耿直和倔強。
這是個普通的農家子弟:坦誠厚重,勤儉樸實,不善誇誇其談,不會巧言令色,說話辦事實打實,硬靠硬。談及自己,語言、表情頓時顯得拘謹甚至木訥。
這是個精明強幹的企業管理者:廠子治理得井井有條,生意打點得四通八達,有著現代經營者的睿智,絕少唯利是圖、見錢眼開的狡黠與奸詐。
這是個有著義膽柔腸的善良人:多年來本著一片仁愛之心,拿出自己辛勤辦企業賺來的10多萬元血汗錢捐資助學、扶貧濟困,惠及後人,造福鄉裏。
這就是劉玉春,一個對愚昧和貧窮有著特殊體驗的人,一個靠堅韌不拔毅力創造了自己事業的人,一個對人生價值有著獨特感悟的人,一個以實際行動在光彩之路上留下閃光足跡的人。
三
1951年8月,劉玉春出生於泉湖鄉頭墩村7組一個農民家庭。命途多舛,他的童年多災多難。父母一共生育了11個孩子,4男7女,劉玉春是男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在兄弟姊妹夥裏排行倒數第二。如果說貧窮在他的心靈上過早留下烙印的話,那麼,“無緣讀書識字,耽擱了一輩子人”則是揳在他心靈上的一顆釘子。
劉玉春8歲上了3個月學前班,在一次參加學校勤工儉學勞動時不慎右腿受傷,一病3年不愈,隻能拄拐扶牆走路,無錢進醫院治療,單靠母親用土方治病。1964年腿病稍愈,13歲的劉玉春二次進入學堂讀書,在村小學上1年級。全年級數他年齡最大,個子最高,學習“最沒情況”;七八歲的同學開始學加減法,他還扳著指頭數數;人家開始學乘除法,他才學加減法。個頭高,力氣大,隻能充當“勞動委員”的角色,整天在校園裏拉犁耕地。就這樣滿共上了不到兩年學,“文革”全麵爆發,劉玉春隨即失學。兄弟姊妹11人中,三哥劉茂春學曆最高,初中1年級隻上了3個月;四姐小學畢業;劉玉春通過刻苦自學,算是拿了個小學“文憑”,其餘全是目不識丁的“睜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