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腐敗,宦官弄權,大太監魏忠賢更是權傾朝野,橫行天下。東廠是魏忠賢手中的鷹犬,魏忠賢為鞏固自己的權位,謀取私利,利用東廠搜羅消息,網羅罪名,鏟除異己。尋常百姓被牽連獲罪之家數不勝數,天下秩序大亂,百姓怨聲載道。
於此同時,朝中對魏忠賢不滿的政治勢力也在蠢蠢欲動,明熹宗不理朝政,整日埋頭於木匠活中,魏忠賢趁機弄權,大肆賣官鬻爵,培植黨羽,忠良之士多遭陷害,求告無門,含冤莫白。內閣首輔臧辰多次上書明熹宗,勸誡熹宗鏟除閹黨以正朝綱,怎奈熹宗庸弱,不僅沒有識人之明,而且事事聽從魏忠賢和奶媽客氏,對朝政之事漠不關心,置若罔聞。魏忠賢為除心腹大患,多次設下計謀,欲置臧臣於死地,隻可惜臧臣在朝臣和老百姓的心中就是正義之神,魏忠賢在朝中的黨羽剛剛站出來彈劾臧臣,就被朝臣們一頓痛罵,更桀驁不馴者甚至在朝下把言官中的叛徒臭揍了一頓,打成了半身不遂,眾怒不可犯,看到朝臣們如此義憤填膺,搞得皇帝也不敢說什麼了,如此威勢,魏忠賢一時也奈何臧臣不得。
臧臣為人寬厚仁愛,家人也十分厚道,而且家風極嚴,從不仗勢欺人,做違法亂紀的事兒,在京中的口碑極好,不少人曾經都受過他的恩惠。
皇帝身邊的一個近侍太監未進宮時曾經流浪街頭,受過臧夫人一飯和幾十兩銀子的恩惠,才得以保全性命,他心心念念報臧家人的恩德,但首輔位高權重,家人也榮耀無比,自己身份低微,實在不知該怎樣報答。這些年呆在皇帝身邊,他真切地看到了臧臣為國為民的一片苦心,也看到了魏忠賢意欲將他除之而後快的險惡用心,他時常為首輔和家人的安全擔心,便借個機會對臧臣加以苦勸:"首輔已是滿門榮耀,如今魏忠賢當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古語雲: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首輔自知不敵,恐會招來殺身之禍,牽連滿門,又何必與他相爭呢!"臧臣一腔浩然正氣,慨然說道:“身在其位,怎能為了個人身家富貴,置天下蒼生於不顧呢!我臧臣豈是貪生怕死之輩!不鏟除奸佞,我決不會罷休!"看到首輔的堅定的眼神,這個近侍太監知道自己也無法說服他,倒不好說什麼了。
這天,近侍太監像往常一樣端去熹宗的銀耳羮時,途徑淩煙閣,無意中聽到了閣內有人在竊竊私語,他感到很好奇,淩煙閣平時是儲存雜物的地方,除了管事的太監,平時很少有人出入,於是,他停下了腳步,悄悄地貼到窗戶邊上,駐足傾聽,這一聽,便驚出了一身冷汗,
“你打算什麼時候動手?我每天都如坐針氈,萬一皇帝聽了臧臣的話,你我豈不死無葬身之地?”說話的是一個女人,聲音沉悶但很尖利,內侍太監馬上聽出了這是客氏的聲音。
"我們玩木匠活的皇帝倒是一點不糊塗,我多次進言臧臣有不軌之心,他始終不為所動,說什麼臧臣忠心耿耿,滿朝文武都心向於他,我一定是搞錯了,並讓我保證首輔的安全,沒有皇帝的首肯,我要是貿然殺了他,會在朝野引起軒然大波,我們的小皇帝也不會再信任我了。鏟除他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