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地球觀測衛星
人們希望探索宇宙的奧秘,但是更需要了解地球,因為地球上發生的各種變化直接影響我們的生存。所以世界各國發射的航天器中,許多是專門用於監視地球環境的,它們被稱為“地球觀測衛星”。
氣象衛星是最常見的地球觀測衛星。它們通過可見光、紅外線等不同的傳感器,密切注視大氣層的風雲變幻,為氣象工作者提供天氣預報所需的各種信息依據。
地球表麵7/10是海洋,海洋衛星專門觀測海流動向、海溫變化和海冰情況,還能幫助漁民尋找魚群。
資源衛星用多光譜儀器(包括雷達)對廣闊的大地進行勘探,不僅能查明地下礦藏,還能找到撒哈拉沙漠下麵的古河道和古代瑪雅人建造的水渠網。你甚至還可以花錢請衛星從高空拍下你家院子裏的景觀呢。
由於地球上汙染嚴重,如今又有一批專門監視環境變化的衛星上天。例如,有幾顆衛星的主要任務是調查氯氟烴對臭氧層的破壞程度。
當然,軍事偵察衛星也是一種地球觀測衛星。
地球觀測衛星承擔了許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重任。它們還負責監視莊稼病蟲害、估算世界範圍的糧食產量、偵查森林火災,甚至能為警方找到犯罪集團偷偷種植的罌栗等毒品植物。
紫外天文衛星
1946年10月,美國發射了一枚高空火箭,人類第一次獲得了太陽紫外光譜。從那以後,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利用高空火箭,探索來自天空的紫外線。50年代末,火箭記錄到天空背景的紫外光譜。70年代是紫外空間觀測進展最快的10年,從“軌道天文台”3號,“荷蘭天文衛星”到技術先進的“國際紫外探測器”接連上天,獲得大量紫外信息。
那麼為什麼要發射這些紫外天文衛星呢?這是由於兩方麵的原因:一是因為地球大氣層像過濾器一樣,差不多全部吸收掉來自宇宙的3000埃以下的致命的紫外輻射,除對於波長在2000~3000埃的紫外線,尚可用能達到50千米高的高空氣球進行觀測外,其他短波紫外必須利用人造衛星。二是因為宇宙天體發出的大量信息都在紫外波段,天文學的很多理論工作必須得到紫外觀測的驗證。例如“荷蘭天文衛星”進行了紫外光譜多普勒頻移的觀測分析,通過比較不同距離處類星體的頻譜,來驗證在幾百年中宇宙膨脹速度有無變化。另外,太陽紫外線對人造衛星的壽命以及對宇航員的身體都有嚴重影響,隻有了解它,才能掌握它,防止它。
雷達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