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琛(1922~),河北巨鹿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8年1月參加革命,是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縣委宣傳部幹事、區委宣傳部長。1938年8月後,曆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文化教員、政治教員、連隊指導員,十二旅作戰科長,陝南軍校副校長,團長,團政治委員,軍分區參謀長,西北軍區幹部部辦公室主任,司令部軍務處長,步兵十一師第一副師長,蘭州軍區軍務部長,陝西省軍區參謀長,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1983年4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曾在戰爭中參加和指揮過數十次戰役戰鬥。

1967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蔣雲台(1906~1987),字漢臣,甘肅定西人。1929年畢業於北洋軍初級軍校隴東講武堂,1948年畢業於中央陸軍大學。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

1929年起,曆任北洋軍隴東巡防部隊排長,陳國璋旅團附、第五旅旅長,國民黨魯大昌新編十四師補充旅二旅旅長、一六五師副師長兼四九四旅旅長,國民黨隴右師管區司令,新疆暫編三師少將師長、一二八師中將師長,甘肅省師管區司令,一一九軍副軍長兼二四四師師長等職。

在參加抗日戰爭赴太原前線參戰途經慶陽一帶時,曾與共產黨領導的三八五旅旅長王維舟、專員馬錫武,綏二團團長周保球、政委甘渭漢等人接觸。1949年春扶眉戰役後,曾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示,完成三項任務:拖住一一九軍不要進川;保護好隴南地區的道路和橋梁;保住武都的糧秣軍需不要運往四川。之後,在促成一一九軍起義中發揮重要作用。

1949年12月在武都率部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三軍軍長,第七軍軍長,蘭州軍區參議室副主任。1954年轉業,曆任甘肅省體委主任,甘肅省勞動就業委員會主任。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錯誤處理,1978年複查平反,恢複工資級別。1981年和1982年複查,徹底改正,恢複政治名譽。1981年起,曆任甘肅省參事室第一副主任,民革甘肅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5年2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1977年12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1983年4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馬祖靈(1925~),回族,陝西西安市人。194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8年12月參加革命,195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大學學習後,先後在陝甘寧邊區政府,西安市民族事務委員會、青年團西北委員會、青年團甘肅省委工作,曆任幹事、科長、秘書長、副書記。1970年3月以後,曆任臨夏回族自治州農宣隊隊長,蘭州化學工業公司有機廠、303廠黨委書記,蘭化公司政治部主任,化工部第六設計院黨委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中共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委書記,中共甘肅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中共甘肅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部長,中共甘肅省委落實統戰政策領導小組副組長。1964年9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1984年3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並任黨組副書記。1988年1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兼提案法製委員會主任。是全國政協六、七、八屆委員,共青團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曾任《甘肅統戰史略》主編,《甘肅宗教》顧問。

梁大均(1914~),山西襄汾人,生於寧夏青銅峽。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參加工作,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40年起,曆任延安陝北公學總務科長,延安民族學院總務處處長,中共三邊地委副秘書長、整訓班副主任,中共鹽池縣委常委兼統戰部長。1945年任中共寧夏工委副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寧夏軍區副司令員兼回漢支隊政委。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共寧夏省委委員、中共寧夏省委宣傳部長兼寧夏日報社社長,寧夏省政府委員,寧夏省文教委員會主任,中共銀川地委第一書記,中共甘肅省委委員,甘肅省計委副主任,甘肅省政府農業辦公室主任。1958年2月在中共甘肅省二屆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錯定為“孫殿才、陳成義、梁大均右派反黨集團”,受到錯誤處理,1961年中共中央西北局蘭州會議後被甄別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