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傳承 激情 奮進(1 / 2)

獨山子區政協編撰的《熱土丹青》一書付梓出版了。它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內涵,向人們講述的是一百多年來獨山子人用理想、信念、激情和智慧所進行的開天辟地的事業。它是獨山子百年拚搏奉獻的縮影和奮進高歌的回聲!“存史、資政、團結、育人”——讓曆史忠誠地告訴未來,讓未來永遠地不忘曆史,激勵當代人不斷開拓創新,讓後來者理解創業的價值和人生的真諦。

早在上世紀初葉,獨山子就與延長、玉門油礦齊名,並稱為中國三大天然油礦。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石油化工成為獨山子支柱產業,在新疆乃至全國的能源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這一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工程建成投產,獨山子駛進了“大型化、基地化、專業化、園區化”的新型工業化的快車道,跨入了超級煉油、乙烯產能的“俱樂部”,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肩負著重大使命和光榮責任的獨山子,已經勾畫出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美好藍圖,確定了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石化基地的宏偉目標。

一個世紀,一座新城,無數精英;一腔熱血,八方鄉音,萬千美夢。地處祖國邊陲的獨山子,滿懷產業報國的高昂激情,始終瞄準先進,不懈追求發展。這一百多年的發展史,仿佛一闋雄渾的交響樂,由偉大的集體所譜成;仿佛一本厚重的史冊,由偉大的集體所創作。

曆史的足音由弱漸強,鏗鏘有力,昭示著未來。獨山子因油而起,因油而興。曆史車輪滾滾而來:1897年土法采油,1902年土法煉油,1909年工業化采油,1936年建廠煉油。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現代化建設的新紀元:20世紀60年代初步形成了燃料——潤滑油型煉油廠的生產規模,煉油加工能力達到120萬噸;70年代自力更生建催化,跟上了煉油技術發展的步伐;改革開放到90年代,改造和新建了二、三蒸餾、潤滑油、瀝青、氣體利用十幾套裝置,加工能力達到600萬噸/年,跨入國內大型煉廠行列;14萬噸/年乙烯的建成投產,實現了從單一煉油向煉油化工聯合型的根本轉變。

千萬噸煉油蒸餾瓊漿,百萬噸乙烯裂解銀米。這塊土地上,林立的豎塔、星羅的圓罐、縱橫交錯的管道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時代開啟嶄新篇章,使命需要挺身擔當。站在大發展的曆史節點上,獨山子人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地大上項目、上大項目的謀劃發展思路,把創造力和智慧推向極致。2005-2009年,這是獨山子人激情燃燒的歲月,是獨山子天空被彩虹與焊花交織絢染的瑰麗歲月。獨山子人承擔了建設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的重任,為國家石油安全戰略和西部大開發奏響了雄渾的旋律。立誌要考驗自己的綜合作戰能力,堅持用一流的標準、一流的設計、一流的施工隊伍、一流的技術和一流的工程質量來建設國際一流的煉化工程,將其打造成中國石油的一座豐碑,使之成為中國石油事業上最為驕人的風景。一個地圖上沒有標識的小城獨山子,聲名鵲起,享譽八方,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成為中國能源建設的熱點!於是,人們記住了——中國·新疆·獨山子。

獨山子人非凡的創新精神和拚博精神,動力源泉來自何方?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深知:邊陲小城,孤島經濟,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所以,獨山子從來都是華山一條道: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