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泥土芬芳書畫緣(1 / 1)

浙江省浦江縣,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重重書寫了一筆。不僅是出了張書旂和張振鐸,還有吳茀之等現代的大師級人物。

今春五月,我同朋友有過一次浦江行,領略了浦江縣的自然景觀,它的人文環境更使人難以忘懷。繪畫藝術在那裏真是普及到家家懂文化人人愛藝術。村旁農田阡陌縱橫,山坡花果四季飄香,繪畫藝術在這裏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合璧成頗有世處桃源之幽。我有幸結識了被吳茀之先生稱為農民朋友的畫家—張世煌。受鄉情感染因為喜歡,麵對七彩世界,拿起畫筆來抒寫來歌頌,無論生活再艱難,因為有了藝術陪伴左右。張世煌內心世界的充盈,幫他度過了為藝術的近七十春秋。

當聊及與吳茀之的情同師生的交往經曆時,張世煌飽經風霜的臉龐上顯露出的崇敬和企盼溢於言表。是啊!當年一個浙江美院的大教授,一個在浦江的農民,就這樣有緣結為忘年交。他們之間演繹出人間至為清純的友情。這種現象,無論從藝術的探求,還是做人的道理上來判斷,每個細節足以使人久久思索而令人回味。“文革”中特別艱難的日子,張世煌對吳茀之的一往情深,一次次從浦江到杭州看望,吳茀之內心的欣慰可想而知。最令人感動的是,1977年吳茀之仙逝,張世煌默默地幫著處理後事。藝術與人性至善至美可謂天人合一,在藝術大美後麵的是至高無上的真性情。大愛無疆。

人有時候真的很難掌控命運。張世煌經曆報考浙江美院落榜後的彷徨,但他記起吳茀之“不忘田園勤作業,且憑書畫慰勞人”的詩句,對繪畫藝術的追求便不敢懈怠,在家鄉邊勞動邊學習書畫。成長的過程是與時代的進步同步的。張世煌給我看了他的部分作品,筆墨的講究和頗具學院派的風範,油然想到他的坎坷曆程,終於畫出來了。

這幅《荷塘一瞥》是張世煌1963年的作品,如今讀來依然那麼清氣可愛。為藝術我們犧牲了許多,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又得到了許多。這就是生活,浦江縣禮張村,譽為“書畫第一村”,薪火這樣傳承確是一道動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