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後記(1 / 1)

世界與中國研究所開始接觸中國的選舉問題是在1996年,之後我們做了一件在中國選舉製度改革上有重大影響的事件,這就是在1998年年底所進行的四川步雲鄉的鄉長直接選舉的試點中,我們所起到的一定的製度設計作用,我們這個小小的研究所成了中國選舉製度改革中“赫赫有名”的研究機構。從此,我們也就開始和中國選舉改革的過程結下了不解之緣:參加了幾個鄉鎮直接選舉試點的工作;觀摩和幫助了一些地方政府做些城市社區選舉的試點工作;組織中國第一個真正民間的選舉觀察團到湖北農村進行了村委會的選舉觀察;我們還在2003年對許多地方的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進行過幫助、調查和現場觀察。可以說像我們這樣全方位介入到基層選舉改革的民間研究機構,中國可能再也沒有第二個了,即便是官方的研究機構也可能沒有幾個。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有關方麵的邀請到美國、柬埔寨以及我國台灣和香港觀摩過選舉,這些經驗不僅豐富了我們對於國際社會選舉的了解,而且也大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於中國選舉製度改革的認識。

由於有這樣的實踐基礎,我們研究所近幾年出版了許多著作,也發表了許多文章,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對各類選舉所進行的觀察。這些選舉的觀察報告以及研究在國內和國際上都產生了一些影響。我們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將我們對中國選舉製度改革的看法和意見完整地發表出來,一是貢獻給社會,二是征求一些知音的意見,進一步提高我們對中國選舉製度改革的認識。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之下撰寫的。

這本書的內容是我們對這些年來選舉製度改革意見的總結,我們的看法應該都在本書裏了。這些意見當然不是我們的初步看法,而是考慮了很長時間的結果。但從中國選舉製度改革的角度來看,這仍然隻是一些初步的看法。中國選舉製度的改革還要有很長的路走,還要有許多的問題要解決,我們的這些看法隻能是粗淺的和初步的。我們願意將這些意見拿出來,供大家了解,並和其他有誌於中國選舉改革的同仁們一起共同推動中國選舉的發展和進步,推動中國民主的實現。

在這本書出版之際,我要向所有參加本書寫作的專家和學者表示我們研究所真誠的謝意以及我本人真誠的謝意。同時我也要向所有在這些年裏幫助和參與了我們研究所的一切與選舉製度改革有關研究的朋友們表示真誠的謝意。沒有這些人的幫助,就不會有這本書,也沒有世界與中國研究所的發展。同時,我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推動中國選舉製度改革的人還非常得多,包括我們認識和不認識的無數幹部、專家學者以及那些在推動選舉改革的過程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基層群眾,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為追求選舉時的民主和自由、追求建立公正的選舉製度而作出了重大的犧牲,有的有家不能回,有的遭到了迫害,有的被無理剝奪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些年我們遇到了無數這樣的案例,體會到了中國選舉改革的艱難。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感到了中國老百姓對於選舉改革的期待,也看到了中國選舉改革的光明前景,這正是希望之所在。所有這些,增強了我們對中國選舉改革的責任感,也促使我們一定要盡快地完成這個研究項目。

在此,我還要感謝參與這項工作的我們研究所的所有工作人員:唐珊珊、常成、柴芳以及這些年來推動我們研究所選舉項目發展的邱健、王波和高王淩。另外,我要特別感謝周梅燕,她為本書的寫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

2004年9月1日